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运行、试验论文

高压共轨柴油机多次喷射的标定实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引言第11-13页
    1.2 柴油机电子控制喷射技术第13-16页
        1.2.1 高压共轨技术第13-14页
        1.2.2 多次喷射技术第14-16页
            1.2.2.1 预喷射技术第14-16页
            1.2.2.2 后喷射技术第16页
    1.3 多次喷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2页
        1.3.1 多次喷射国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1.3.2 多次喷射国内研究现状第19-22页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实验系统的组成第23-35页
    2.1 实验台架的布置第23-24页
    2.2 实验用发动机的基本参数第24页
    2.3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第24-30页
        2.3.1 共轨系统的工作原理第25页
        2.3.2 共轨系统的组成第25-30页
            2.3.2.1 电子控制单元第26-27页
            2.3.2.2 高压油泵第27-28页
            2.3.2.3 共轨管第28-29页
            2.3.2.4 电控喷油器第29-30页
    2.4 标定的介绍第30-33页
        2.4.1 标定的定义第30页
        2.4.2 标定的方法第30-31页
            2.4.2.1 离线标定第30-31页
            2.4.2.2 在线标定第31页
        2.4.3 INCA在线标定系统第31-33页
    2.5 多次喷射的实验方案第33-34页
    2.6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多次喷射的标定第35-53页
    3.1 多次喷射协调控制第35-39页
        3.1.1 预喷射的释放第36-38页
        3.1.2 后喷射的释放第38页
        3.1.3 多次喷射优先级管理第38-39页
    3.2 预喷射的标定第39-48页
        3.2.1 预喷1的标定第39-44页
            3.2.1.1 预喷1释放的标定第39页
            3.2.1.2 预喷1喷油量的标定第39-41页
            3.2.1.3 预喷1喷油提前角的标定第41-44页
        3.2.2 预喷2的标定第44-48页
            3.2.2.1 预喷2释放的标定第46页
            3.2.2.2 预喷2喷油量的标定第46-47页
            3.2.2.3 预喷2喷油提前角的标定第47-48页
    3.3 后喷射的标定第48-51页
        3.3.1 后喷2释放的标定第48-49页
        3.3.2 后喷2的标定第49-51页
            3.3.2.1 后喷2喷油量的标定第49-50页
            3.3.2.2 后喷2喷油正时的标定第50-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多次喷射的实验研究第53-65页
    4.1 预喷1喷油方案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研究第53-56页
        4.1.1 预喷1对发动机动力性的影响第53-54页
        4.1.2 预喷1对发动机经济性的影响第54-56页
    4.2 预喷2喷油方案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研究第56-59页
        4.2.1 预喷2对发动机动力性的影响第56-57页
        4.2.2 预喷2对发动机经济性的影响第57-59页
    4.3 预喷对发动机怠速噪声影响的研究第59-62页
        4.3.1 柴油机怠速噪声特性分析第59-61页
        4.3.2 预喷射对怠速噪声的实验研究第61-62页
    4.4 后喷2喷油方案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研究第62-64页
        4.4.1 后喷2对发动机动力性的影响第62-63页
        4.4.2 后喷2对发动机经济性的影响第63-64页
    4.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第65-67页
    5.1 工作总结第65-66页
    5.2 工作展望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600MW汽轮机变工况优化及寿命研究
下一篇:杭州锅炉厂区工业建筑遗存保护与再利用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