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蒸散发遥感估算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1.1 蒸散发 | 第9页 |
1.1.2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 | 第10-12页 |
1.2.1 遥感估算蒸散发的历史 | 第10-11页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遥感估算蒸散量的方法 | 第12-16页 |
1.3.1 能量平衡原理 | 第12-13页 |
1.3.2 统计经验法 | 第13-14页 |
1.3.3 能量平衡余项法 | 第14-15页 |
1.3.4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8-23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18-20页 |
2.2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0-21页 |
2.2.1 地形特征 | 第20页 |
2.2.2 气候特征 | 第20页 |
2.2.3 水资源概况 | 第20页 |
2.2.4 土地资源概况 | 第20-21页 |
2.3 所处卫星航道 | 第21-22页 |
2.4 气象站概况 | 第22-23页 |
3 地表参数反演和地表净辐射量估算 | 第23-40页 |
3.1 数据来源和预处理 | 第23-34页 |
3.1.1 Landsat TM 影像数据 | 第23-31页 |
3.1.2 DEM 数据 | 第31页 |
3.1.3 气象数据 | 第31-34页 |
3.2 地表参数反演 | 第34-38页 |
3.2.1 植被指数的反演 | 第34-36页 |
3.2.2 地表比辐射率的反演 | 第36-37页 |
3.2.3 地表温度的反演 | 第37页 |
3.2.4 地表反照率的反演 | 第37-38页 |
3.3 地表净辐射量估算 | 第38-40页 |
4 基于 SEBAL 模型的地表蒸散量估算 | 第40-53页 |
4.1 研究区地表能量通量估算 | 第40-45页 |
4.1.1 土壤热通量的估算 | 第40页 |
4.1.2 感热通量的估算 | 第40-44页 |
4.1.3 瞬时潜热通量的估算 | 第44页 |
4.1.4 日蒸散量的估算 | 第44-45页 |
4.2 研究区蒸散量估算 | 第45-53页 |
4.2.1 估算过程 | 第45-46页 |
4.2.2 估算结果 | 第46-48页 |
4.2.3 验证和误差分析 | 第48-53页 |
5 研究区地表蒸散量时空变化分析 | 第53-55页 |
5.1 正宁县地表蒸散时间分布特征 | 第53页 |
5.2 正宁县地表蒸散空间分布特征 | 第53-5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