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后张预应力孔道压浆相关标准的发展 | 第11-13页 |
1.3 后张预应力压浆技术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3.1 孔道压浆材料研究 | 第13-16页 |
1.3.2 孔道压浆材料搅拌工艺研究进展 | 第16页 |
1.3.3 孔道压浆质量检查研究 | 第16-17页 |
1.4 浆体流变性能研究 | 第17-20页 |
1.5 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 试验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 第21-27页 |
2.1 原材料及其基本性能 | 第21-22页 |
2.1.1 水泥 | 第21页 |
2.1.2 减水剂 | 第21页 |
2.1.3 矿物掺合料 | 第21-22页 |
2.1.4 其他原材料 | 第22页 |
2.1.5 水 | 第22页 |
2.2 主要试验方法及标准 | 第22-27页 |
2.2.1 净浆流动度 | 第22页 |
2.2.2 压浆材料的搅拌方式 | 第22页 |
2.2.3 压浆材料流动度 | 第22页 |
2.2.4 压浆材料的粘度 | 第22-24页 |
2.2.5 凝结时间 | 第24页 |
2.2.6 自由泌水及自由膨胀率 | 第24-25页 |
2.2.7 强度 | 第25页 |
2.2.8 微观试验方法 | 第25-27页 |
3 孔道压浆材料优化配伍 | 第27-42页 |
3.1 减水剂适应性试验 | 第27-28页 |
3.2 粉煤灰单掺试验 | 第28-29页 |
3.3 硅灰单掺试验 | 第29页 |
3.4 压浆原材料的正交优选 | 第29-37页 |
3.4.1 交试验设计过程 | 第30页 |
3.4.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37页 |
3.5 其它原材料的优选 | 第37-41页 |
3.5.1 缓凝组分对压浆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3.5.2 消泡组分对压浆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38-40页 |
3.5.3 微膨胀组分对压浆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压浆材料流变性能研究 | 第42-52页 |
4.1 矿物掺和料对压浆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42-44页 |
4.1.1 粉煤灰对压浆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43页 |
4.1.2 硅灰对压浆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4.1.3 粉煤灰和硅灰双掺对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44页 |
4.2 搅拌工艺对压浆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44-47页 |
4.2.1 不同转速对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4.2.2 搅拌时间对压浆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 水胶比对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47-49页 |
4.4 孔道压浆材料的流变性分析 | 第49-51页 |
4.4.1 公式的推导 | 第49-50页 |
4.4.2 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讨论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力学性能和微观分析 | 第52-61页 |
5.1 矿物掺和料对压浆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2-54页 |
5.1.1 粉煤灰对压浆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5.1.2 硅灰对压浆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3页 |
5.1.3 粉煤灰和硅灰双掺对压浆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5.2 搅拌工艺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4-55页 |
5.3 水胶比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5页 |
5.4 微观试验分析 | 第55-59页 |
5.4.1 压浆材料的XRD分析 | 第56-57页 |
5.4.2 压浆材料的SEM分析 | 第57-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6 孔道压浆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研究 | 第61-67页 |
6.1 水泥品种对压浆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61-65页 |
6.1.1 不同水泥品种对压浆材料凝结时间的影响 | 第61-62页 |
6.1.2 不同水泥品种对压浆材料流动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6.1.3 不同水泥品种对压浆材料强度的影响 | 第63-65页 |
6.2 水泥存放时间对压浆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6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7 结论和展望 | 第67-69页 |
7.1 结论 | 第67-68页 |
7.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