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所采用的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结构疲劳寿命估算方法 | 第15-22页 |
2.1 抓斗卸船机的疲劳类型介绍 | 第15页 |
2.2 抓斗卸船机疲劳分析方法介绍 | 第15-18页 |
2.2.1 无限寿命设计 | 第16页 |
2.2.2 静强度设计方法 | 第16页 |
2.2.3 破损——安全设计方法 | 第16页 |
2.2.4 损伤容限设计 | 第16-17页 |
2.2.5 安全寿命设计方法 | 第17-18页 |
2.2.6 耐久性设计 | 第18页 |
2.3 疲劳寿命确定方法 | 第18-19页 |
2.3.1 试验分析法 | 第18页 |
2.3.2 试验法 | 第18-19页 |
2.4 疲劳寿命估算方法 | 第19-21页 |
2.4.1 断裂力学方法 | 第19-20页 |
2.4.2 局部应力——应变法 | 第20页 |
2.4.3 名义应力法 | 第20-21页 |
2.5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抓斗卸船机静强度分析 | 第22-36页 |
3.1 有限元法概况及应用 | 第22-24页 |
3.2 抓斗卸船机整体概要 | 第24-26页 |
3.2.1 抓斗卸船机的主要的技术参数 | 第24-25页 |
3.2.2 抓斗卸船机的结构 | 第25-26页 |
3.3 抓斗卸船机整机有限元建模 | 第26-28页 |
3.4 抓斗卸船机静应力分析 | 第28-35页 |
3.4.1 对抓斗卸船机的载荷分析 | 第28-30页 |
3.4.2 基于 MSC.NASTRAN 的抓斗卸船机分析 | 第30-35页 |
3.5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抓斗卸船机疲劳寿命分析 | 第36-46页 |
4.1 材料的疲劳属性 | 第36-40页 |
4.1.1 拉杆的 P-S-N 曲线 | 第36-38页 |
4.1.2 主梁的 P-S-N 曲线 | 第38-40页 |
4.2 抓斗卸船机的载荷情况分析 | 第40-42页 |
4.3 抓斗卸船机疲劳寿命估算 | 第42-45页 |
4.3.1 nCode_DesignLife 有限元疲劳分析软件 | 第42-43页 |
4.3.2 nCode DesignLife 疲劳寿命计算 | 第43-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抓斗卸船机裂纹扩展寿命估算 | 第46-58页 |
5.1 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基本参数 | 第46-48页 |
5.1.1 断裂韧度 | 第46页 |
5.1.2 应力强度因子 | 第46-48页 |
5.2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计算 | 第48页 |
5.3 预测疲劳裂纹的扩展寿命 | 第48-49页 |
5.4 剩余寿命计算 | 第49-50页 |
5.4.1 应力幅值Δσ的确定 | 第49页 |
5.4.2 确定初始裂纹 a_0的方法 | 第49-50页 |
5.4.3 计算剩余寿命 | 第50页 |
5.5 结果分析 | 第50页 |
5.6 抓斗卸船机检验分析 | 第50-56页 |
5.6.1 无损检测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5.6.2 疲劳裂纹扩展分析 | 第53-5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论文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6.2 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件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