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水路运输经济论文--中国水路运输经济论文--地方水路运输经济论文

黄埔老港区对黄埔区的影响评价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9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9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9-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4 主要创新点第21-22页
    1.5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二章 港城互动相关理论第23-36页
    2.1 港城互动发展的要素分析第23-26页
        2.1.1 港口第23-24页
        2.1.2 港口城市第24-26页
    2.2 港口与城市的相互作用第26-28页
        2.2.1 港口对城市的影响第26-27页
        2.2.2 城市对港口的影响第27-28页
    2.3 港城互动发展的演进机制第28-35页
        2.3.1 港城互动发展的动力结构分析第28-30页
        2.3.2 “港-城”空间演变规律第30-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黄埔港与黄埔区的发展概述第36-59页
    3.1 黄埔港发展现状第36-42页
        3.1.1 黄埔港的发展历史第36-37页
        3.1.2 黄埔港的基本运营情况第37-42页
    3.2 黄埔港对黄埔区城市发展的影响第42-56页
        3.2.1 黄埔港对黄埔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第42-47页
        3.2.2 黄埔港对黄埔区临港产业的影响第47-56页
    3.3 黄埔港与黄埔区互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56-58页
        3.3.1 临港产业偏于重工业,环境问题严重第56-57页
        3.3.2 港区集疏运系统与城市交通重合,造成相互限制的困局第57页
        3.3.3 争夺有限的土地资源第57-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黄埔港区港城空间布局演化系统模型构建第59-89页
    4.1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第59-61页
        4.1.1 系统动力学形成发展及研究对象第59页
        4.1.2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步骤第59-61页
    4.2 系统动力学研究港城互动发展适用性分析第61-62页
    4.3 港城互动系统模型构建的原则第62-63页
    4.4 建立模型第63-83页
        4.4.1 建模目的第63-64页
        4.4.2 系统边界与系统框图第64-65页
        4.4.3 系统各变量因果关系图第65-68页
        4.4.4 系统流图第68-71页
        4.4.5 建立系统方程第71-73页
        4.4.6 参数估计第73-81页
        4.4.7 模型检验第81-83页
    4.5 模型模拟及运行结果分析第83-87页
    4.6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五章 黄埔老港区转型升级的措施及建议第89-92页
    5.1 明确黄埔老港区的发展定位第89-90页
    5.2 调整和优化港口的功能结构第90页
    5.3 加强老港区的节能减排工作第90-91页
    5.4 大力发展航运服务业第91页
    5.5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结论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99-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附件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数据挖掘的交通流机理分析
下一篇:基于有限元和断裂力学的抓斗卸船机疲劳寿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