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价值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1 智障儿童情绪与心理的研究 | 第11页 |
1.3.2.2 智障儿童的教育康复 | 第11-12页 |
1.3.2.3 智障儿童的医学康复 | 第12页 |
1.3.2.4 智障儿童的艺术康复 | 第12-13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3页 |
1.4 论文结构与创新点 | 第13-16页 |
1.4.1 论文结构 | 第13页 |
1.4.2 本文创新点 | 第13-16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2.1 智障儿童 | 第16页 |
2.2 社会交往 | 第16-17页 |
2.3 舞蹈治疗 | 第17页 |
2.4 舞蹈治疗的理论基础分析 | 第17-18页 |
2.4.1 精神分析理论 | 第17-18页 |
2.4.2 行为主义理论 | 第18页 |
2.4.3 人本主义理论 | 第18页 |
2.5 舞蹈治疗的特点 | 第18-19页 |
2.6 舞蹈治疗的价值 | 第19-22页 |
2.6.1 审美教育价值 | 第19页 |
2.6.2 康复训练价值 | 第19页 |
2.6.3 智力因素开掘价值 | 第19-20页 |
2.6.4 非智力因素发展价值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智障儿童交往能力的舞蹈治疗介入 | 第22-26页 |
3.1 个案背景 | 第22页 |
3.2 接案过程 | 第22页 |
3.3 问题分析 | 第22-23页 |
3.4 服务模式 | 第23页 |
3.5 服务计划 | 第23-24页 |
3.6 服务过程 | 第24-25页 |
3.7 评估与反思 | 第25-26页 |
第四章 舞蹈治疗对提升智障儿童交往能力研究的思考与讨论 | 第26-36页 |
4.1 舞蹈治疗对智障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意义 | 第26-28页 |
4.1.1 改善轻度、中度智障儿童焦虑情绪 | 第26-27页 |
4.1.2 改善智障儿童肢体协调和认知能力 | 第27页 |
4.1.3 促进其人际交往不同程度的提升 | 第27-28页 |
4.2 舞蹈治疗对智障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归因 | 第28-30页 |
4.2.1 被试自身的舞蹈技能影响活动效果 | 第28-29页 |
4.2.2 治疗师的情绪感染效果明显 | 第29页 |
4.2.3 舞蹈类别的多样化影响效果 | 第29页 |
4.2.4 差异化的治疗影响实施效果 | 第29-30页 |
4.2.5 治疗时间的长短影响效果 | 第30页 |
4.3 舞蹈治疗对智障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教学建议 | 第30-32页 |
4.3.1 通过智障儿童的个性进行教育 | 第30-31页 |
4.3.2 通过每个智障儿童的差异进行对比教育法 | 第31页 |
4.3.3 通过渗透知识及原则进行教育法 | 第31-32页 |
4.3.4 对儿童进行螺旋式教育 | 第32页 |
4.4 本研究的不足 | 第32-33页 |
4.4.1 研究资料占有不足 | 第32-33页 |
4.4.2 缺少舞蹈创作的基本技能 | 第33页 |
4.4.3 存在客观条件的限制 | 第33页 |
4.4.4 舞蹈治疗的评估和测量工作难以标准化 | 第33页 |
4.5 结论和建议 | 第33-36页 |
结语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致谢 | 第42-44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