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建筑物与设备论文--通风、通风设备论文

地铁隧道通风中活塞风和自然风的互补应用与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其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地铁通风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1 国外地铁方面的研究第10-11页
        1.2.2 国内地铁方面的研究第11页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第11-12页
    1.4 本章小结第12-13页
第二章 地铁通风第13-22页
    2.1 地铁通风系统的组成第13-14页
        2.1.1 隧道通风系统第13-14页
        2.1.2 车站通风系统第14页
        2.1.3 车站除湿降温系统第14页
        2.1.4 消防排烟系统第14页
    2.2 自然风第14-17页
        2.2.1 影响自然风的关键影响因素第15-16页
        2.2.2 修正的自然风计算方法第16-17页
    2.3 活塞风第17-20页
        2.3.1 区间隧道中机车引起的活塞风第18-19页
        2.3.2 不同形势的伯努力方程第19-20页
    2.4 各种工况下的通风第20-21页
        2.4.1 临时停车的通风第20-21页
        2.4.2 列车火灾时排烟通风第21页
        2.4.3 夜间隧道通风换气第21页
    2.5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自然风与活塞风的互补应用第22-38页
    3.1 有竖井隧道的自然风算法第22-24页
        3.1.1 超静压差的反复计算第22-23页
        3.1.2 热位差的算法第23页
        3.1.3 循环计算自然风第23-24页
    3.2 竖井对活塞风的影响因第24-29页
        3.2.1 列车未经过风井前计算公式第24-27页
        3.2.2 列车经过风井后计算公式第27-29页
    3.3 两者的影响和互补第29-30页
        3.3.1 自然风对活塞风的影响第29-30页
    3.4 反推通风竖井的口径与位置第30-34页
        3.4.1 有竖井隧道的列车活塞风长度第30-32页
        3.4.2 吸出式通风竖井的合宜位置第32-34页
    3.5 自然风对竖井吸出式通风的影响第34-37页
    3.6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通风仿真模拟计算第38-53页
    4.1 仿真软件 FDS第38-39页
    4.2 仿真模型的建立第39-41页
        4.2.1 仿拟计算的主要任务第39页
        4.2.2 仿真计算的流程第39-40页
        4.2.3 三维模型的建立第40-41页
    4.3 不同工况下的模拟仿真第41-51页
        4.3.1 自然风对活塞风影响第41-42页
        4.3.2 竖井位置的确定第42-45页
        4.3.3 综合风井排烟送风控制方式第45-51页
    4.4 结论第51-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改进元胞传输模型的城市区域路网建模与仿真分析
下一篇:基于广义费用的道路客运经济运距测量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