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8-11页 |
1.2.1 城市交通发展现状 | 第8-10页 |
1.2.2 区域路网元胞传输模型仿真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1-12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元胞传输模型 | 第13-29页 |
2.1 元胞传输模型的基本原理 | 第13-14页 |
2.2 元胞的数学模型 | 第14-17页 |
2.2.1 元胞的简单连接 | 第15页 |
2.2.2 元胞的合并连接 | 第15-16页 |
2.2.3 元胞的分离连接 | 第16-17页 |
2.3 基于 CTM 的路段交通流仿真设计与分析 | 第17-28页 |
2.3.1 简单路段的仿真设计 | 第17-22页 |
2.3.2 有汇流路段的仿真设计 | 第22-25页 |
2.3.3 有分流路段的仿真设计 | 第25-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改进的元胞传输模型 | 第29-41页 |
3.1 道路交通流特性 | 第29-31页 |
3.1.1 交通流三要素 | 第29-30页 |
3.1.2 交通实测现象与特征 | 第30-31页 |
3.2 改进的可变元胞传输模型 | 第31-35页 |
3.2.1 可变元胞传输模型 VCTM | 第31-34页 |
3.2.2 交通流回滞现象 | 第34页 |
3.2.3 考虑回滞现象的可变元胞传输模型 VCTM | 第34-35页 |
3.3 基于 VCTM 的路段交通流仿真设计与分析 | 第35-40页 |
3.3.1 仿真设计 | 第35-37页 |
3.3.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7-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基于 VCTM 的道路交叉口交通控制与优化方案 | 第41-52页 |
4.1 道路交叉口交通控制与优化概述 | 第41-43页 |
4.1.1 交叉口交通渠化 | 第41-42页 |
4.1.2 交叉口信号控制 | 第42-43页 |
4.2 最优渠化方案的设计 | 第43-49页 |
4.2.1 渠化目标的确定 | 第43-44页 |
4.2.2 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法 | 第44-47页 |
4.2.3 选定最佳渠化方案 | 第47-49页 |
4.3 交叉口信号控制的优化 | 第49-51页 |
4.3.1 信号优化控制的变分不等式模型 | 第49-51页 |
4.3.2 选定最佳信号控制方案 | 第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城市区域路网交通流传播的 VCTM 模型 | 第52-67页 |
5.1 城市路网的简介 | 第52-54页 |
5.1.1 城市道路 | 第52页 |
5.1.2 西安城市道路路网概况 | 第52-54页 |
5.2 西安市城市区域道路路网建模 | 第54-59页 |
5.2.1 目标选择 | 第54页 |
5.2.2 基本假设与符号定义 | 第54-56页 |
5.2.3 区域 VCTM 模型 | 第56-59页 |
5.3 区域路网交通控制优化及交通流仿真 | 第59-66页 |
5.3.1 交叉口渠化方案优化及效果 | 第60-61页 |
5.3.2 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及效果 | 第61-62页 |
5.3.3 区域整体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62-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总结及展望 | 第67-69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7页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