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羟基磷灰石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羟基磷灰石的结构和性质 | 第11-12页 |
1.2.2 羟基磷灰石的应用 | 第12-13页 |
1.2.3 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氧化锆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氧化锆的结构和性质 | 第15-16页 |
1.3.2 氧化锆的应用 | 第16页 |
1.3.3 氧化锆/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氟取代羟基磷灰石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4.1 氟取代羟基磷灰石的结构和性质 | 第18页 |
1.4.2 氟取代羟基磷灰石的应用 | 第18-19页 |
1.4.3 氟取代羟基磷灰石/氧化锆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21-29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1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21-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2.2.1 FxH7Z3 复合粉体的制备 | 第22-23页 |
2.2.2 FxH7Z3 复合陶瓷的制备 | 第23-25页 |
2.3 材料表征方法 | 第25-26页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5页 |
2.3.2 扫描电镜分析 | 第25页 |
2.3.3 ImageTool 分析软件 | 第25-26页 |
2.3.4 扫描电镜能谱分析 | 第26页 |
2.3.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26页 |
2.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26页 |
2.3.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 第26页 |
2.4 材料性能测试 | 第26-29页 |
2.4.1 复合陶瓷的烧结性能 | 第26-27页 |
2.4.2 复合陶瓷的体外溶解性 | 第27-28页 |
2.4.3 复合陶瓷的体外生物活性 | 第28-29页 |
第3章 FxH7Z3 复合粉体以及陶瓷的表征与分析 | 第29-47页 |
3.1 FxH7Z3 粉体的表征和分析 | 第29-35页 |
3.1.1 H7Z3 复合粉体的物相分析 | 第29-30页 |
3.1.2 FxH7Z3 复合粉体的物相分析 | 第30-31页 |
3.1.3 FxH7Z3 复合粉体的结构分析 | 第31-32页 |
3.1.4 FxH7Z3 复合粉体的形貌分析 | 第32-33页 |
3.1.5 FxH7Z3 复合粉体的组成分析 | 第33-34页 |
3.1.6 FxH7Z3 复合粉体的反应过程分析 | 第34-35页 |
3.2 FxH7Z3 复合陶瓷的烧结性能分析 | 第35-40页 |
3.2.1 FxH7Z3 复合陶瓷的线收缩率分析 | 第35-36页 |
3.2.2 FxH7Z3 复合陶瓷的密度分析 | 第36-38页 |
3.2.3 FxH7Z3 复合陶瓷的致密度的分析 | 第38-39页 |
3.2.4 FxH7Z3 复合陶瓷线收缩率及致密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3.3 FxH7Z3 复合陶瓷的物相分析 | 第40-44页 |
3.4 FxH7Z3 复合陶瓷的形貌分析 | 第44-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FxH7Z3 复合陶瓷的体外性能研究 | 第47-61页 |
4.1 FxH7Z3 复合陶瓷的体外溶解性 | 第47-55页 |
4.1.1 烧结温度对复合陶瓷溶解性的影响 | 第47-50页 |
4.1.2 氟的含量对复合陶瓷溶解性的影响 | 第50-53页 |
4.1.3 FxH7Z3 复合陶瓷体外溶解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53-54页 |
4.1.4 FxH7Z3 复合陶瓷在 CPBS 中浸泡前后的表面形貌 | 第54-55页 |
4.2 FxH7Z3 复合陶瓷的体外生物活性 | 第55-6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