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结构理论、计算论文--结构力学论文--结构动力学论文

基于能量的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反应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22页
    1.1 引言第9页
    1.2 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综述第9-12页
        1.2.1 基于力和构造保证延性的设计方法第9-10页
        1.2.2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第10-12页
    1.3 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现状第12-19页
        1.3.1 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第12-13页
        1.3.2 抗震能量分析方法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3-18页
        1.3.3 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需要解决的问题第18-19页
    1.4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第19-20页
        1.4.1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概念和效果第19-20页
        1.4.2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第20页
    1.5 桩的计算模型第20-21页
        1.5.1 多质点系模型第20页
        1.5.2 弹性介质中的梁模型第20-21页
        1.5.3 有限元模型第21页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1-22页
第2章 桩-土-结动力相互作用模型第22-32页
    2.1 简化模型第22-23页
        2.1.1 SR 模型第22页
        2.1.2 并列质点模型(Penzien 模型)第22-23页
        2.1.3 混合模型第23页
        2.1.4 杆系模型第23页
    2.2 完全有限元模型第23-24页
    2.3 桩-土-结构模型的建立第24-31页
        2.3.1 桩-土-结构模型的运动方程第24-25页
        2.3.2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25-29页
        2.3.3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简化模型在 ABAQUS 中的模拟第29-31页
        2.3.4 模型合理性验证第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能量法第32-38页
    3.1 能量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第32页
    3.2 能量方程的求解第32-33页
    3.3 非线性地震能量反应分析步骤第33-34页
    3.4 能量法的算例分析第34-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桩-土-结构的地震能量反应分析第38-51页
    4.1 计算模型和参数第38-39页
    4.2 地基土参数对总输入能的影响第39-41页
    4.3 地基土参数对总滞回耗能的影响第41-43页
    4.4 桩-土-结构的位移、基底剪力以及滞回耗能反应分析及对比第43-50页
    4.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滞回耗能在上部结构的层间分布第51-63页
    5.1 概述第51页
    5.2 地基土参数对上部结构滞回耗能层间分布的影响第51-53页
    5.3 楼层屈服剪力系数对上部结构滞回耗能层间分布的影响第53-57页
    5.4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对上部结构滞回耗能层间分布的影响第57-58页
    5.5 地震动频谱对上部结构滞回耗能层间分布的影响第58-59页
    5.6 阻尼比对上部结构滞回耗能层间分布的影响第59-60页
    5.7 屈服后刚度系数对上部结构滞回耗能层间分布的影响第60-62页
    5.8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结论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通信基站用新风相变储能空调的经济性分析
下一篇:湘北平原地区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