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前言 | 第15-2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24页 |
1.2.1 气候变化对甘蔗生产的影响 | 第16-17页 |
1.2.2 作物生长模型的发展 | 第17-20页 |
1.2.3 作物模型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应用 | 第20-21页 |
1.2.4 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和全球气候模型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4-27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4-2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2 APSIM模型在广西甘蔗种植区的本地化研究 | 第27-47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7-28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28-36页 |
2.2.1 田间试验设计 | 第28-31页 |
2.2.2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 第31-35页 |
2.2.3 检验模型有效性的方法和指标 | 第35-36页 |
2.3 作物模型的简介及参数初始化 | 第36-42页 |
2.3.1 APSIM模型的框架结构 | 第36-38页 |
2.3.2 APSIM-sugarcane的介绍 | 第38页 |
2.3.3 作物模型参数初始化及设置 | 第38-42页 |
2.4 APSIM-SUGARCANE模型的本地化的参数调试和验证结果 | 第42-45页 |
2.4.1 甘蔗品种参数调试 | 第42-43页 |
2.4.2 APSIM模型模拟广西甘蔗发育期的有效性验证 | 第43页 |
2.4.3 APSIM模型模拟广西甘蔗生产力的有效性验证 | 第43-4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3 广西气候时空变化特征 | 第47-70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47-52页 |
3.1.1 数据来源 | 第47-49页 |
3.1.2 GCM气候数据评价方法 | 第49页 |
3.1.3 气候差异性研究方法 | 第49-50页 |
3.1.4 气候变化研究方法 | 第50-52页 |
3.1.5 数据处理方法 | 第52页 |
3.2 气候数据评价及其差异性分析 | 第52-55页 |
3.2.1 GCM气候数据评价结果 | 第52-53页 |
3.2.2 GCMs模拟的气候数据差异性分析结果 | 第53-55页 |
3.3 未来气候变化结果分析 | 第55-62页 |
3.3.1 温度变化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3.3.2 降雨变化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3.3.3 辐射变化结果分析 | 第59-62页 |
3.4 广西气候时空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 第62-67页 |
3.4.1 日均温时空变化研究 | 第62-63页 |
3.4.2 年均降雨时空变化研究 | 第63-65页 |
3.4.3 年均辐射总量时空变异研究 | 第65-6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7-70页 |
4 广西甘蔗产量变化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 第70-101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70-72页 |
4.1.1 不同模拟情景设置 | 第70-71页 |
4.1.2 产量差异分析方法 | 第71-72页 |
4.1.3 产量变化分析方法 | 第72页 |
4.1.4 甘蔗产量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第72页 |
4.1.5 数据处理方法 | 第72页 |
4.2 产量差异性及其影响研究结果 | 第72-75页 |
4.2.1 产量差异结果分析 | 第72-74页 |
4.2.2 气候差异对产量差异的影响 | 第74-75页 |
4.3 甘蔗产量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第75-90页 |
4.3.1 气候变化背景下甘蔗地上部生物量变化特征 | 第76-81页 |
4.3.2 气候变化背景下蔗茎产量变化特征 | 第81-85页 |
4.3.3 气候变化背景下蔗糖产量变化特征 | 第85-90页 |
4.4 温度、降雨和辐射变化对产量变化的协同影响 | 第90-92页 |
4.5 广西甘蔗产量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92-97页 |
4.5.1 地上部干重的时空变化分析 | 第92-93页 |
4.5.2 蔗茎产量时空变化分析 | 第93-95页 |
4.5.3 蔗糖产量时空变化分析 | 第95-9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7-101页 |
5 基于APSIM模型的灌溉产量差变化分析 | 第101-107页 |
5.1 材料和方法 | 第101页 |
5.1.1 不同情景灌溉产量模拟设置 | 第101页 |
5.1.2 灌溉产量差变化计算方法 | 第101页 |
5.1.3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01页 |
5.2 不同情景下模拟的灌溉产量差变化分析 | 第101-105页 |
5.2.1 地上部干重灌溉产量差 | 第101-103页 |
5.2.2 蔗茎产量产量差变化 | 第103-104页 |
5.2.3 蔗糖产量差变化 | 第104-10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6 结论和讨论 | 第107-11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07-109页 |
6.2 研究特色和创新 | 第109-110页 |
6.3 研究中的不足和展望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和论文发表情况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