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节约理论概述 | 第17-25页 |
2.1 中国古代的节约理论 | 第17-18页 |
2.2 西方经济学的节约理论 | 第18-21页 |
2.3 马克思主义的节约理论 | 第21-25页 |
第3章 从“增产节约”到“节约闹革命” | 第25-36页 |
3.1 “勤俭建国” | 第25-28页 |
3.1.1 “增产节约”与“三反”运动 | 第25-26页 |
3.1.2 确立“勤俭建国”方针 | 第26-27页 |
3.1.3 厉行节约的意义 | 第27-28页 |
3.2 “多快好省”搞建设 | 第28-33页 |
3.2.1 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第28-29页 |
3.2.2 “勤俭建国”与总路线 | 第29-32页 |
3.2.3 厉行节约政策的长期性 | 第32-33页 |
3.3 “节约闹革命” | 第33-36页 |
3.3.1 “文革”时期的节俭风 | 第33-34页 |
3.3.2 以艰苦朴素为选拔干部的重要标准 | 第34-36页 |
第4章 从“开发与节约并重”到建设“节约型社会” | 第36-50页 |
4.1 新形势下重申“勤俭建国”方针 | 第36-40页 |
4.1.1 坚持“勤俭建国”方针办一切事业 | 第36-38页 |
4.1.2 “双增双节”运动 | 第38-39页 |
4.1.3 勤政廉政 | 第39-40页 |
4.2 从“开发与节约并重”到“节约优先、开发次之” | 第40-43页 |
4.2.1 节约的度 | 第41-42页 |
4.2.2 “开发与节约并重” | 第42-43页 |
4.2.3 “节约优先、开发次之” | 第43页 |
4.3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 第43-47页 |
4.4 “八项规定”“厉行勤俭节约” | 第47-50页 |
第5章 节约政策历史演进的启示 | 第50-54页 |
5.1 关于节约与发展 | 第50-51页 |
5.2 关于节约与民生 | 第51-52页 |
5.3 关于节约与党的建设 | 第52-53页 |
5.4 关于节约与社会风尚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