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构造论文--钢轨论文

基于跳频超声信号的钢轨探伤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3-16页
        1.3.1 国内发展现状第14-15页
        1.3.2 国外发展现状第15-16页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第16-18页
        1.4.1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6页
        1.4.2 论文结构安排第16-18页
第二章 超声检测的基本原理第18-27页
    2.1 超声波的产生和接收第18页
    2.2 超声波声学量的定义与关系第18-20页
        2.2.1 基本声学量第18-20页
        2.2.2 超声波的衰减第20页
    2.3 超声波的声场特性第20-24页
        2.3.1 波动方程第21页
        2.3.2 超声波的近场区和远场区第21-23页
        2.3.3 超声波的指向性函数第23-24页
    2.4 超声波检测的基本方法第24-26页
        2.4.1 反射法第24-25页
        2.4.2 穿透法第25页
        2.4.3 两种探测方法对比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被动探测模型第27-46页
    3.1 阵列天线的统计模型第27-33页
        3.1.1 理想天线阵模型第27-31页
        3.1.2 阵列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分解第31-33页
    3.2 DOA 估计算法第33-37页
        3.2.1 MUSIC 算法基本模型第34-35页
        3.2.2 ESPRIT 算法基本模型第35-37页
    3.3 仿真分析第37-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单发多收模型的提出第46-58页
    4.1 多发多收模型的基本原理第46-49页
        4.1.1 超声换能器第46页
        4.1.2 多发多收模型的原理及主要工作方式第46-49页
    4.2 多发多收模型的声压特性第49-54页
        4.2.1 模型的声压分析第49-51页
        4.2.2 模型指向性函数的分析第51-54页
    4.3 偏转和聚焦时延分析第54-56页
    4.4 多发多收模型的不足第56页
    4.5 单发多收模型第56-57页
        4.5.1 仿生学简介第56-57页
        4.5.2 单发多收模型的工作原理第57页
    4.6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跳频信号及其在钢轨探伤中的应用第58-73页
    5.1 跳频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原理第58-60页
        5.1.1 跳频通信系统的组成第58-59页
        5.1.2 跳频系统的工作原理第59-60页
    5.2 跳频信号的主要性能参数第60-61页
    5.3 基于跳频超声信号的钢轨探伤系统第61-66页
        5.3.1 探伤系统的组成结构第62-64页
        5.3.2 探伤系统的工作步骤和原理第64-66页
    5.4 仿真分析第66-71页
    5.5 本章小结第71-73页
总结与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附件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鄱阳湖东岸旅游公路景观生态设计研究
下一篇:空间对接系统直线驱动机构的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