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基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0-12页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2-13页
        1.3.1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2 技术路线第13页
    1.4 研究内容与目标第13-15页
        1.4.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2 研究目的第14-15页
2 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第15-20页
    2.1 福利经济学与养老保险制度第15-16页
        2.1.1 旧福利经济学对养老保险的借鉴第15页
        2.1.2 新福利经济学对养老保险的借鉴第15-16页
    2.2 新制度经济学与养老保险制度第16-18页
        2.2.1 交易成本理论的应用第16-17页
        2.2.2 制度变迁理论的应用第17-18页
    2.3 概念界定第18-20页
        2.3.1 基本养老保险第18-19页
        2.3.2 养老保险制度交易成本第19页
        2.3.3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第19-20页
3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分析第20-27页
    3.1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回顾第20-24页
    3.2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分析第24-26页
        3.2.1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第24页
        3.2.2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第24页
        3.2.3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第24-26页
    3.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4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机制分析第27-33页
    4.1 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分析第27-28页
        4.1.1 现收现付制的内在平衡第27-28页
        4.1.2 现收现付制的参数调整第28页
    4.2 完全积累制养老保险制度分析第28-29页
    4.3 我国统账结合式养老保险的运行机制第29-31页
        4.3.1 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内涵第29-30页
        4.3.2 统账结合式养老保险的内在平衡第30页
        4.3.3 统账结合式养老保险制度的确定第30-31页
    4.4 三种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比较第31-32页
        4.4.1 缴费率比较第31页
        4.4.2 面临风险比较第31-32页
    4.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5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效果实证研究第33-41页
    5.1 改革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第33-35页
        5.1.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第33页
        5.1.2 改革效果评价内容第33-34页
        5.1.3 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第34-35页
    5.2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效果的静态分析第35-40页
        5.2.1 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内涵第35页
        5.2.2 统账结合制度改革效果实证分析第35-40页
    5.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6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优化的对策建议第41-47页
    6.1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和实施的问题第41-43页
        6.1.1 指导作用不强,欠缺规范性第41页
        6.1.2 地域主体划分细,呈现碎片化第41-42页
        6.1.3 管理维护难,交易成本较高第42页
        6.1.4 部分制度安排没具体开展第42-43页
    6.2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优化的对策建议第43-46页
        6.2.1 健全法律体系,发挥制度规范作用第43页
        6.2.2 实行科学管理,改善制度运行效率第43-44页
        6.2.3 统一相关制度安排,降低交易成本第44页
        6.2.4 合理调整参数设置,保障制度运行第44-45页
        6.2.5 努力提高养老保险参与率第45-46页
    6.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7 结论与展望第47-49页
    7.1 结论第47页
    7.2 展望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附录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的财产险定价模型研究--以广东财产险为例
下一篇:南昌市东湖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