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国内外大跨度铁路斜拉桥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 铁路斜拉桥桥面系结构形式 | 第12-17页 |
1.3.1 明桥面结构和混凝土道砟槽板桥面结构 | 第13-15页 |
1.3.2 整体混凝土桥面结构 | 第15-16页 |
1.3.3 板-桁组合桥面结构 | 第16页 |
1.3.4 箱-桁组合桥面结构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工程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1.4.1 工程背景 | 第17-19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0-27页 |
2.1 开口箱-桁组合结构的两种桥面系结构形式及参数化 | 第20-23页 |
2.1.1 密布横梁桥面结构体系 | 第20页 |
2.1.2 纵、横梁桥面结构体系 | 第20页 |
2.1.3 桥面系构件的参数化 | 第20-23页 |
2.2 有限元模拟方法 | 第23-27页 |
2.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4-25页 |
2.2.2 材料特性 | 第25页 |
2.2.3 荷载 | 第25-27页 |
3 开口箱-桁组合结构密布横梁桥面结构体系的研究 | 第27-45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密布横梁桥面系的基本结构及结构参数 | 第27-28页 |
3.3 桥面系结构参数对桥梁整体刚度的影响 | 第28-31页 |
3.3.1 下弦箱刚度对主跨挠度的影响 | 第28-30页 |
3.3.2 横梁和小纵梁刚度对主跨挠度的影响 | 第30页 |
3.3.3 正交异性板刚度对主跨挠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3.4 桥面系结构参数对桥面系局部刚度的影响 | 第31-38页 |
3.4.1 桥面系局部变形的计算方法 | 第31-33页 |
3.4.2 桥面系局部变形与桥面系结构参数的关系 | 第33-37页 |
3.4.3 同一线两轨相对变形量与桥面系结构参数的关系 | 第37-38页 |
3.5 桥面荷载的传力途径和传力比 | 第38-41页 |
3.6 桥面系构件的受力状态与桥面系结构参数的合理搭配 | 第41-4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2-45页 |
4 开口箱-桁组合结构纵、横梁桥面结构体系的研究 | 第45-60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纵横梁桥面系的基本结构及结构参数 | 第45-46页 |
4.3 桥面系结构参数对桥梁整体刚度的影响 | 第46-49页 |
4.3.1 下弦箱刚度对主跨挠度的影响 | 第46-48页 |
4.3.2 横梁和纵梁刚度对主跨挠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3 正交异性板刚度对主跨挠度的影响 | 第49页 |
4.4 桥面系结构参数对桥面系局部刚度的影响 | 第49-54页 |
4.4.1 桥面系局部变形与桥面系结构参数的关系 | 第49-53页 |
4.4.2 同一线两轨相对变形量与桥面系结构参数的关系 | 第53-54页 |
4.5 桥面荷载的传力途径和传力比 | 第54-56页 |
4.6 桥面系构件的受力状态与桥面系结构参数的合理搭配 | 第56-5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5 两种桥面结构体系的综合比较 | 第60-63页 |
5.1 引言 | 第60页 |
5.2 两种桥面系对桥梁刚度影响的比较 | 第60-61页 |
5.2.1 对桥梁整体刚度的影响 | 第60页 |
5.2.2 对桥面系局部变形的影响 | 第60-61页 |
5.3 荷载传力途径和传力比的比较 | 第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结论 | 第63-64页 |
6.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A | 第69-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情况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