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词对照表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13-1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4-18页 |
1.1 实验药物 | 第14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14-16页 |
1.3 实验动物、细胞 | 第16页 |
1.4 仪器 | 第16-17页 |
1.5 实验场地 | 第17-18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18-59页 |
2.1 荆防散正丁醇部位的制备 | 第18-19页 |
2.2 荆防散正丁醇部位主要化学成分测定 | 第19-24页 |
2.2.1 色谱条件 | 第19-20页 |
2.2.2 溶液配制 | 第20页 |
2.2.3 方法学考察 | 第20-22页 |
2.2.4 样品含量测定 | 第22-24页 |
2.3 荆防散正丁醇部位抗炎效应研究 | 第24-32页 |
2.3.1 荆防散正丁醇部位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 | 第24-26页 |
2.3.2 荆防散正丁醇部位对LPS致急性肺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 | 第26-32页 |
2.4 荆防散正丁醇部位抗炎效应的NF-κB信号通路机制研究 | 第32-58页 |
2.4.1 药物对ALI小鼠BALF上清液中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 | 第32-34页 |
2.4.2 药物对ALI小鼠肺组织NF-κBp65、NF-κBp50、IκBα、VEGFa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34-42页 |
2.4.3 药物对ALI小鼠肺组织NF-κBp50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42-46页 |
2.4.4 荆防散正丁醇部位对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的影响与NF-κB信号通路调控的关系 | 第46-58页 |
2.5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58-59页 |
3 讨论 | 第59-66页 |
3.1 中医表证与炎症关系的认识 | 第59-60页 |
3.2 荆防散正丁醇部位抗炎作用明确 | 第60-62页 |
3.3 荆防散正丁醇部位抗炎作用的NF-κB信号通路机制 | 第62-65页 |
3.3.1 NF-κB信号通路简介 | 第62-63页 |
3.3.2 荆防散正丁醇部位对ALI小鼠的保护作用与NF-κB信号通路调控的关系 | 第63-65页 |
3.4 荆防散正丁醇部位抗炎有效成分的初步研究 | 第65-66页 |
4 结论 | 第66-67页 |
4.1 荆防散正丁醇部位对LPS气管滴注所致ALI小鼠有较好保护作用 | 第66页 |
4.2 抑制NF-κB通路活化是荆防散正丁醇部位抗炎效应的机制之一 | 第66-67页 |
4.3 5 -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橙皮苷、迷迭香酸可能是荆防散正丁醇部位发挥抗炎效应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 | 第67页 |
5 问题与展望 | 第67-69页 |
5.1 荆防散正丁醇部位抗炎有效成分的深入研究 | 第67页 |
5.2 荆防散正丁醇部位抗炎作用的NF-κB信号通路机制的深入研究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文献综述 | 第7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