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清湿化瘀法对AM小鼠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PTEN、P-P65时空变化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第8-11页
引言第11-13页
实验研究第13-51页
    1 材料第13-16页
        1.1 实验动物第13页
        1.2 动物饲养环境第13-14页
        1.3 实验药物第14页
            1.3.1 实验组药物第14页
            1.3.2 对照组药物第14页
        1.4 实验试剂第14-15页
        1.5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15-16页
    2 方法第16-22页
        2.1 实验设计及分组第16-17页
        2.2 AM动物模型的建立第17页
        2.3 观察动情周期第17-18页
        2.4 标本采集与处理第18页
        2.5 检测技术与方法第18-21页
            2.5.1 组织形态学观察及评分方法第18-20页
            2.5.2 各指标的免疫组化检测及观察第20-21页
        2.6 统计学分析第21-22页
    3 结果第22-30页
        3.1 组织形态学观察及评分第22-24页
            3.1.1 手术操作及病程发展对AM评分的影响第22-23页
            3.1.2 不同药物对AM评分的影响第23-24页
        3.2 雌激素代谢相关因子的变化第24-30页
            3.2.1 PTEN的表达差异第24-26页
            3.2.2 p-p65的表达差异第26-29页
            3.2.3 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随动情周期变化的表达差异第29-30页
            3.2.4 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在位与异位的表达差异第30页
    4 讨论第30-47页
        4.1 造模第30-32页
            4.1.1 异体垂体移植造模法的选择第30-31页
            4.1.2 造模方法的改良第31-32页
        4.2 中医治疗AM现状第32页
        4.3 清湿化瘀法第32-34页
            4.3.1 清湿化瘀法的立法依据第32-34页
            4.3.2 清湿化瘀法对子宫腺肌病小鼠细胞凋亡机制的影响第34页
        4.4 实验药物的选择第34-38页
            4.4.1 内异康复片作为“清湿化瘀”的代表方第34-37页
            4.4.2 中药阳性对照药物第37-38页
            4.4.3 西药阳性对照药物第38页
        4.5 观察指标的选择第38-43页
            4.5.1 PTEN的生物学特性第38-39页
            4.5.2 PTEN的生物学行为第39-40页
            4.5.3 PTEN在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中的表达及意义第40-41页
            4.5.4 P-P65的生物学特性第41-42页
            4.5.5 P-P65的生物学行为第42页
            4.5.6 P-P65在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中的表达及意义第42-43页
        4.6 PTEN、NF-κBP65及PI3K/Akt与AM发病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理第43-44页
        4.7 实验结果的讨论第44-47页
            4.7.1 AM小鼠模型建立的成功率第44-45页
            4.7.2 观察指标在AM小鼠模型形成过程中的机制研究第45页
            4.7.3 不同药物治疗AM的疗效比较第45-46页
            4.7.4 PTEN、p-p65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差异第46-47页
            4.7.5 PTEN、p-p65随空间变化的表达差异第47页
    5 结论第47-48页
    6 主要工作与创新第48-49页
        6.1 主要工作第48-49页
        6.2 创新第49页
    7 问题与展望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8页
附录一:综述第58-64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附录二:图片第64-65页
附录三: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荆防散正丁醇部位抗炎作用的NF-κB信号通路机制研究
下一篇:翼首草总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