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碳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生物质多孔碳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中的应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锂硫电池简介第11-13页
        1.2.1 锂硫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2-13页
        1.2.2 锂硫电池存在的问题第13页
    1.3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3-18页
        1.3.1 碳/硫复合正极第14-17页
        1.3.2 导电聚合物/硫复合正极第17页
        1.3.3 金属氧化物/硫复合正极第17-18页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18-19页
2 实验试剂、仪器设备及表征方法第19-25页
    2.1 实验试剂与实验设备第19-20页
        2.1.1 实验药品第19-20页
        2.1.2 实验设备第20页
    2.2 正极材料的合成第20-21页
    2.3 材料表征方法第21-22页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21页
        2.3.2 扫描电镜分析(SEM)第21页
        2.3.3 透射电镜分析(SEM)第21页
        2.3.4 比表面及孔径分析(BET)第21-22页
        2.3.5 热重分析(TG)第22页
    2.4 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测试第22-25页
        2.4.1 电池正极片的制备第22-23页
        2.4.2 电池的组装第23页
        2.4.3 电池充放电性能测试第23页
        2.4.4 电池交流阻抗测试第23-24页
        2.4.5 电池循环伏安测试(CV)第24-25页
3 锂硫电池用玉米苞叶基活性炭/硫复合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25-37页
    3.1 引言第25页
    3.2 玉米苞叶基多孔碳的制备与表征第25-31页
        3.2.1 碳化温度的确定第25-26页
        3.2.2 活性炭的制备工艺第26-27页
        3.2.3 N-CBs、O-ACBs和T-ACBs的物相表征(XRD)第27-28页
        3.2.4 N-CBs、O-ACBs和T-ACBs的形貌表征第28-30页
        3.2.5 N-CBs、O-ACBs和T-ACBs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第30-31页
    3.3 S/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31-35页
        3.3.1 S/活性炭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第31页
        3.3.2 S/活性炭复合材料的的物相表征(XRD)第31页
        3.3.3 S/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形貌分析(SEM)第31-32页
        3.3.4 S/活性炭复合材料的载硫量测试第32-33页
        3.3.5 S/N-CBs、S/O-ACBs和S/T-ACBs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表征第33-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7页
4 锂硫电池用玉米芯基活性炭/硫复合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37-45页
    4.1 引言第37页
    4.2 玉米芯多孔碳的制备与表征第37-41页
        4.2.1 碳化温度的确定第37-38页
        4.2.2 活性炭的制备工艺第38页
        4.2.3 N-CC、O-ACC和T-ACC的物相表征(XRD)第38-39页
        4.2.4 N-CC、O-ACC和T-ACC的形貌表征第39-40页
        4.2.5 N-CC、O-ACC和T-ACC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第40-41页
    4.3 S/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41-43页
        4.3.1 S/活性炭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第41页
        4.3.2 S/活性炭复合材料的载硫量测试第41-42页
        4.3.3 S/N-CC、S/O-ACC和S/T-ACC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表征第42-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5 锂硫电池用香蕉皮基活性炭/硫复合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45-59页
    5.1 引言第45页
    5.2 香蕉皮多孔碳的制备与表征第45-50页
        5.2.1 碳化温度的确定第45-46页
        5.2.2 活性炭的制备工艺第46-47页
        5.2.3 N-BPs、O-ABPs和T-ABPs的物相表征(XRD)第47页
        5.2.4 N-BPs、O-ABPs和T-ABPs的形貌表征第47-49页
        5.2.5 N-BPs、O-ABPs和T-ABPs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第49-50页
    5.3 S/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50-56页
        5.3.1 S/活性炭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第50页
        5.3.2 S/活性炭复合材料的物相表征(XRD)第50页
        5.3.3 S/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形貌分析(SEM)第50-51页
        5.3.4 S/活性炭复合材料的载硫量测试第51-52页
        5.3.5 S/N-BPs、S/O-ABPs和S/T-ABPs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表征第52-56页
    5.4 本章小结第56-59页
6 覆硫方法对生物质多孔碳/硫复合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第59-69页
    6.1 引言第59页
    6.2 香蕉皮基多孔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59-60页
        6.2.1 机械球磨法覆硫第59页
        6.2.2 化学法覆硫第59-60页
        6.2.3 熔融法覆硫第60页
        6.2.4 高温热处理法覆硫第60页
    6.3 S/活性炭复合材料的物相表征(XRD)第60-61页
    6.4 S/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与成分分析第61-63页
    6.5 S/活性炭复合材料的载硫量测试第63-65页
    6.6 S/N-BPs、S/O-ABPs和S/T-ABPs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表征第65-67页
    6.7 本章小结第67-69页
7 结论及展望第69-73页
    7.1 结论第69-70页
    7.2 展望第70-73页
致谢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研究成果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及多控制器参数在线协调优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自适应一体化滑模控制器伺服系统鲁棒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