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

国际制度理论视角下东亚货币合作评析

附件第3-4页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研究工具和方法第12-15页
        1.3.1 研究工具第12-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二章 东亚货币合作概述第15-25页
    2.1 东亚地理范围的界定第15-16页
    2.2 东亚货币合作的背景第16-19页
        2.2.1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第16-17页
        2.2.2 现行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弊端第17-19页
        2.2.3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与反思第19页
    2.3 东亚货币合作的概况第19-23页
        2.3.1 东亚货币合作的早期构想第19-21页
        2.3.2 东亚货币合作现有模式第21-23页
    2.4 东亚货币合作的特点第23-25页
        2.4.1 合作的灵活性第23页
        2.4.2 合作的低层次第23-24页
        2.4.3 合作的非制度化第24-25页
第三章 东亚货币合作的国际制度理论分析第25-34页
    3.1 国际制度的定义第25-26页
    3.2 国际制度理论视角下东亚货币合作的三种范式分析第26-30页
        3.2.1 新现实主义国际制度理论——权力规范模式第26-27页
        3.2.2 新自由主义国际制度理论——利益规范模式第27-29页
        3.2.3 建构主义国际制度理论——观念规范模式第29-30页
    3.3 东亚货币合作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分析第30-34页
        3.3.1 区域货币合作制度化的意义第30页
        3.3.2 东亚货币合作的重要缺陷和障碍——非制度化第30-34页
第四章 东亚货币合作制度化所面临的主要挑战第34-45页
    4.1 东亚各国(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差距大第34-37页
        4.1.1 最优货币区的理论标准第34页
        4.1.2 东亚地区满足最优货币区理论标准分析第34-37页
    4.2 东亚货币合作制度化的成本收益存在不确定性第37-40页
        4.2.1 东亚货币合作的收益第37-38页
        4.2.2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成本第38-39页
        4.2.3 东亚货币合作的成本收益评价第39-40页
    4.3 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的美国因素第40-42页
        4.3.1 东亚经济体对“美元体制”的依赖第41页
        4.3.2 美国谋求地区霸权的努力对东亚货币合作机制构建的影响第41-42页
    4.4 整个东亚区域内部协调困难第42-45页
        4.4.1 东亚主要经济体存在历史问题和现实冲突第42-43页
        4.4.2 制度化建设中的主权让渡与亚洲传统中的“主权意识”相冲突第43-45页
第五章 东亚货币合作制度化建设的对策第45-53页
    5.1 东亚货币合作应遵循的原则第45-47页
        5.1.1 循序渐进原则第45页
        5.1.2 区域推进与整体协调的原则第45-46页
        5.1.3 平衡区域内各国利益原则第46-47页
    5.2 重视现有合作制度的完善第47-49页
        5.2.1 政治对话与政策协调机制第47页
        5.2.2 区域性汇率协调机制第47-48页
        5.2.3 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建设第48页
        5.2.4 共同的监督机制第48-49页
    5.3 努力争取美国的支持第49-50页
    5.4 中国应积极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制度化建设第50-53页
        5.4.1 积极和正确的处理中日矛盾第50页
        5.4.2 将现有合作框架内的有益举措制度化第50-51页
        5.4.3 积极推动人民币亚洲化进程第51-53页
结语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沪深300指数期货波动性的风险分析
下一篇:内审视角下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