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论 | 第8-12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9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四、 本文的逻辑结构与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 第12-18页 |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 第12-13页 |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 第13-18页 |
(一) 倡导伦理道德 | 第13-14页 |
(二) 重视人文精神 | 第14页 |
(三) 注重和谐统一 | 第14-15页 |
(四) 讲求实际稳定 | 第15页 |
(五) 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生命力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加强中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 第18-22页 |
一、 有利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 第18-19页 |
二、 有利于对中学生人生观的教育 | 第19页 |
三、 有利于对中学生价值观的教育 | 第19-20页 |
四、 有利于克服不良外来文化的冲击 | 第20-22页 |
第三章 中学阶段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2-28页 |
一、 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 第22-24页 |
(一) 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 | 第22-23页 |
(二) 外来文化的输入和渗透 | 第23-24页 |
二、 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 | 第24-27页 |
(一) 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缺陷 | 第24-25页 |
(二) 文化心理伤痛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三) 当代青少年所特有的时代心理对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三、 传统文化教育的反思 | 第27-28页 |
(一)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文化受到西方各国“强势文化”的冲击,面对衰落的危险 | 第27页 |
(二)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正在削弱 | 第27页 |
(三) 汉字和史学典籍在中华文化的延续中发挥重要作用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改进中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 第28-40页 |
一、 改进教育内容设置 | 第28-35页 |
二、 完善现行教育体制 | 第35-37页 |
(一) 优化校园传统文化教育环境 | 第35-36页 |
(二) 重视实践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 | 第36页 |
(三)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推进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网络化 | 第36-37页 |
三、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队伍建设 | 第37-40页 |
(一) 不断加强教师道德修养 | 第37页 |
(二) 不断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 第37-38页 |
(三) 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 | 第38页 |
(四) 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 第38页 |
(五) 保持积极向上的思维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