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1.2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11页 |
1.2.1 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3.1 关于土地经营权的性质 | 第11-12页 |
1.3.2 关于法律对土地经营权抵押规定的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1.3.3 关于试点地区的做法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第2章 “三权分置”下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财产的属性分析 | 第15-20页 |
2.1 我国农村土地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的制度变迁 | 第15-16页 |
2.2 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成员权具有“准所有权”性质 | 第16-18页 |
2.3 土地经营权的法律性质是用益物权 | 第18-20页 |
第3章 土地经营权抵押在法律制度上存在的不足 | 第20-26页 |
3.1 法律上仍存在对土地经营权抵押的禁止性规定 | 第20-21页 |
3.2 法律在土地经营权抵押产生规则中存在的不足 | 第21-25页 |
3.2.1 设立抵押需经承包方同意不具合理性 | 第21-22页 |
3.2.2 法律上对于土地经营权登记规定的不统一 | 第22-24页 |
3.2.3 土地经营权抵押登记效力规定的缺失 | 第24-25页 |
3.3 法律在土地经营权抵押实现机制中存在的不足 | 第25-26页 |
第4章 土地经营权抵押实践在弥补制度不足上的相关做法 | 第26-32页 |
4.1 试点地区形成的不同抵押模式介绍 | 第26-28页 |
4.1.1 贵州凤冈县的反担保抵押模式 | 第26页 |
4.1.2 宁夏平罗县的“存地证”抵押模式 | 第26-27页 |
4.1.3 宁夏同心县的“三户联保+合作社担保+农业保险”抵押模式 | 第27页 |
4.1.4 嘉兴南湖区的土地经营权抵押模式 | 第27-28页 |
4.2 不同抵押模式关于抵押权设立规定的启鉴 | 第28-30页 |
4.2.1 关于土地经营权抵押设立时是否需经发包方或承包方的同意的规定 | 第28-29页 |
4.2.2 关于土地经营权抵押登记的规定 | 第29-30页 |
4.3 不同抵押模式关于抵押权实现规定的启鉴 | 第30-32页 |
第5章 土地经营权抵押在法律制度上的完善建议 | 第32-39页 |
5.1 修改禁止土地经营权抵押的法律条款 | 第32-33页 |
5.2 完善土地经营权抵押产生规则的相关法律规定 | 第33-35页 |
5.2.1 修改土地经营权抵押需经承包方同意的规定 | 第33-34页 |
5.2.2 完善土地经营权登记的法律规定 | 第34-35页 |
5.2.3 确定土地经营权抵押的登记生效主义 | 第35页 |
5.3 完善土地经营权抵押实现机制的相关规定 | 第35-39页 |
5.3.1 完善抵押物的多种实现方式 | 第35-36页 |
5.3.2 健全土地经营权抵押实现配套机制 | 第36-37页 |
5.3.3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权益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