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标、内容与创新点 | 第13-15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2.3 主要创新点 | 第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 第18-28页 |
2.1 动态能力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2.1.1 动态能力概念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2.1.2 动态能力维度的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2.1.3 动态能力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2.1.4 动态能力的作用研究 | 第21页 |
2.2 战略导向研究综述 | 第21-24页 |
2.2.1 战略导向概念的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2.2.2 战略导向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2.2.3 战略导向的作用研究 | 第23-24页 |
2.3 环境不确定性研究综述 | 第24-26页 |
2.3.1 环境不确定性概念的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2.3.2 环境不确定性的作用研究 | 第25-26页 |
2.4 既有研究述评 | 第26-28页 |
3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28-50页 |
3.1 概念模型 | 第28-34页 |
3.1.1 动态能力 | 第29-31页 |
3.1.2 战略导向 | 第31-33页 |
3.1.3 环境不确定性 | 第33-34页 |
3.2 动态能力与战略导向的关系 | 第34-42页 |
3.2.1 识别能力与战略导向的关系 | 第35-37页 |
3.2.2 俘获能力与战略导向的关系 | 第37-39页 |
3.2.3 重组能力与战略导向的关系 | 第39-42页 |
3.3 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 第42-46页 |
3.3.1 市场不确定性下动态能力与战略导向的关系 | 第43-44页 |
3.3.2 技术不确定性下动态能力与战略导向的关系 | 第44-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50页 |
4 研究设计 | 第50-58页 |
4.1 问卷设计 | 第50-51页 |
4.2 变量测度 | 第51-54页 |
4.2.1 自变量:动态能力 | 第51页 |
4.2.2 因变量:战略导向 | 第51-52页 |
4.2.3 调节变量:环境不确定性 | 第52-53页 |
4.2.4 控制变量 | 第53-54页 |
4.3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 第54-55页 |
4.3.1 样本选取 | 第54页 |
4.3.2 数据收集 | 第54-55页 |
4.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5 实证检验与讨论 | 第58-84页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8-59页 |
5.2 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59-69页 |
5.2.1 信度检验 | 第59-60页 |
5.2.2 效度检验 | 第60-69页 |
5.3 回归分析 | 第69-74页 |
5.3.1 动态能力与战略导向的关系 | 第69-71页 |
5.3.2 环境不确定性对动态能力与战略导向的调节作用 | 第71-74页 |
5.4 结果讨论与建议 | 第74-81页 |
5.4.1 动态能力对战略导向选择的影响 | 第74-78页 |
5.4.2 环境不确定性下动态能力对战略导向选择的影响 | 第78-80页 |
5.4.3 优化战略导向选择的方案建议 | 第80-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4-88页 |
6.1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84-85页 |
6.2 未来发展方向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0页 |
附录 | 第100-104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