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4-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2-28页 |
1.1.番茄连作障碍 | 第12-13页 |
1.1.1 番茄连作障碍的原因 | 第12-13页 |
1.1.1.1 自毒物质的化感作用 | 第12-13页 |
1.1.1.2 连作土壤中微生物及酶活变化 | 第13页 |
1.1.1.3 由于连续种植引起的化肥积累 | 第13页 |
1.2 缓解连作障碍的措施 | 第13-15页 |
1.2.1 农业措施 | 第13-14页 |
1.2.1.1 混作 | 第13-14页 |
1.2.1.2 日晒作用 | 第14页 |
1.2.2 有益微生物的作用 | 第14页 |
1.2.3 土壤中有机营养物质 | 第14-15页 |
1.2.4 选育良种 | 第15页 |
1.3 化感作用 | 第15-25页 |
1.3.1 历史背景 | 第16页 |
1.3.2 化感物质性质、模式的释放和意义 | 第16-17页 |
1.3.3 化感作用与土壤环境 | 第17-18页 |
1.3.4 在农田生态系统的化感作用 | 第18-21页 |
1.3.4.1 杂草的化感作用 | 第19-20页 |
1.3.4.2 作物的化感作用 | 第20-21页 |
1.3.4.3 微生物的作用 | 第21页 |
1.3.5 化感作用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 第21-25页 |
1.3.5.1 使用现代技术筛选作物和转移化感特性 | 第22页 |
1.3.5.2 化感物质作为新型农用化学品 | 第22-23页 |
1.3.5.3 化感作用对病原体和疾病的管理 | 第23-25页 |
1.4.酚酸物质的自毒作用 | 第25-27页 |
1.4.1 酚酸物质改变膜通透性,抑制养分吸收 | 第25页 |
1.4.2 酚酸类物质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 第25-26页 |
1.4.3 酚酸类物质影响酶活性 | 第26页 |
1.4.4 酚酸类物质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26页 |
1.4.5 酚酸类物质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 第26-27页 |
1.4.6 酚酸类物质对蛋白质合成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27页 |
1.5 实验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1.5.1 实验内容 | 第27页 |
1.5.2 实验目的 | 第27页 |
1.5.3 实验意义 | 第27-2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8-3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2.1.1 土壤样品的制备 | 第28页 |
2.1.2 番茄种子 | 第28页 |
2.1.3 培养基 | 第28页 |
2.1.3.1 LB培养基 | 第28页 |
2.1.3.2 高氏一号培养基 | 第28页 |
2.1.3.3PDA培养基 | 第28页 |
2.1.3.4 苯甲酸无机盐培养基 | 第28页 |
2.1.4 实验试剂 | 第28-29页 |
2.1.5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9-34页 |
2.2.1 降解菌的初筛、分离和纯化 | 第29页 |
2.2.2 降解菌降解效率的测定 | 第29-30页 |
2.2.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9页 |
2.2.2.2 测定菌株降解率 | 第29-30页 |
2.2.3 苯甲酸降解菌的鉴定 | 第30-31页 |
2.2.3.1 菌落形态及生理生化鉴定 | 第30页 |
2.2.3.2 分子鉴定 | 第30-31页 |
2.2.4 最适降解温度 | 第31页 |
2.2.5 降解菌的生长曲线 | 第31页 |
2.2.6 生长条件优化 | 第31页 |
2.2.6.1 单因素实验 | 第31页 |
2.2.6.2 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 | 第31页 |
2.2.7 盆栽实验 | 第31-34页 |
2.2.7.1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32页 |
2.2.7.2 对土壤微生物总量的影响 | 第32页 |
2.2.7.3 对土壤中酚酸的影响 | 第32页 |
2.2.7.4 对叶片抗氧化酶的影响 | 第32-33页 |
2.2.7.5 对土壤酶活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34-35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35-48页 |
3.1 降解菌筛选结果 | 第35页 |
3.2 降解能力评价 | 第35-36页 |
3.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5-36页 |
3.2.2 降解效率测定 | 第36页 |
3.3 降解菌的鉴定 | 第36-38页 |
3.3.1 形态学鉴定 | 第36-37页 |
3.3.2 生理生化鉴定 | 第37页 |
3.3.3 分子鉴定 | 第37-38页 |
3.4 最适降解温度 | 第38页 |
3.5 在 30℃下的生长曲线和降解曲线 | 第38-39页 |
3.6 TA-4 菌培养条件优化 | 第39-42页 |
3.6.1 单因素实验 | 第39-40页 |
3.6.2 响应面分析实验 | 第40-42页 |
3.7 盆栽实验 | 第42-48页 |
3.7.1 番茄幼苗生物量 | 第42-44页 |
3.7.2 土壤微生物总数 | 第44-45页 |
3.7.3 土壤酚酸含量 | 第45页 |
3.7.4 叶片抗氧化酶活性 | 第45-46页 |
3.7.5 土壤酶活 | 第46-48页 |
4 讨论 | 第48-50页 |
5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