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车站及枢纽论文--铁路枢纽论文

基于支付意愿的铁路客运枢纽可达性测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3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13页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5-16页
    1.5 创新点第16-17页
第2章 概念及研究理论基础第17-26页
    2.1 铁路客运枢纽的概念第17-18页
    2.2 支付意愿的概念第18-19页
    2.3 可达性的概念第19-23页
        2.3.1 可达性研究回顾第19-21页
        2.3.2 可达性模型比较第21-22页
        2.3.3 可达性概念第22-23页
    2.4 出发旅客衔接方式选择行为与铁路枢纽可达性第23-26页
        2.4.1 出行行为与出行特征第23-24页
        2.4.2 出行行为与出行特征的关系第24页
        2.4.3 枢纽旅客出行衔接方式的分布第24-25页
        2.4.4 衔接方式选择行为与可达性的关系第25-26页
第3章 出发旅客衔接方式选择调查与分析第26-44页
    3.1 调查方法的选取第26-30页
        3.1.1 调查设计原理第26-27页
        3.1.2 调查设计方法第27-29页
        3.1.3 试验设计方法第29-30页
    3.2 调查设计实例第30-39页
        3.2.1 影响因素分析第30-31页
        3.2.2 调查背景第31页
        3.2.3 调查方案设计第31-38页
        3.2.4 调查问卷生成第38-39页
    3.3 调查分析实例第39-44页
        3.3.1 数据整理第39-40页
        3.3.2 调查分析第40-44页
第4章 铁路枢纽出发旅客支付意愿第44-53页
    4.1 非集计模型第44-46页
        4.1.1 非集计模型概述第44-45页
        4.1.2 MNL模型第45-46页
    4.2 衔接方式选择行为模型第46-51页
        4.2.1 模型构建第46-50页
        4.2.2 参数标定第50-51页
    4.3 支付意愿模型第51-53页
        4.3.1 模型构建第51页
        4.3.2 求解分析第51-53页
第5章 铁路客运枢纽可达性模型第53-72页
    5.1 可达性模型构建第53-54页
    5.2 算例求解与分析第54-59页
        5.2.1 算例求解第54-58页
        5.2.2 结果分析第58-59页
    5.3 灵敏度分析第59-70页
        5.3.1 灵敏度分析理论第59-62页
        5.3.2 行程时间灵敏度分析第62-64页
        5.3.3 等候时间灵敏度分析第64-67页
        5.3.4 费用灵敏度分析第67-70页
    5.4 可达性优化方案第70-72页
结论第72-73页
不足与展望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附录第79-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编组站工作过程数码控制动态物理模拟系统到达场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空间句法的区域铁路网可达性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