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车站及枢纽论文--编组站论文

编组站工作过程数码控制动态物理模拟系统到达场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编组站计算机仿真的研究第12-15页
        1.2.2 接发列车实体仿真的研究第15-16页
        1.2.3 传统仿真平台的不足第16-17页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第17-20页
        1.3.1 研究目标第17-18页
        1.3.2 研究内容第18-20页
    1.4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2章 系统设计与设备构建第21-45页
    2.1 系统总体设计第21-27页
        2.1.1 动态物理模拟平台第23-24页
        2.1.2 通信控制子系统第24-26页
        2.1.3 业务控制子系统第26-27页
    2.2 系统基础设备第27-32页
        2.2.1 车辆模型设备构建第27-29页
        2.2.2 道岔模型设备构建第29-31页
        2.2.3 信号模型设备构建第31-32页
    2.3 系统通信设备第32-38页
        2.3.1 车辆控制收发码器第32-34页
        2.3.2 车辆位置探寻收发码器第34-35页
        2.3.3 道岔控制收发码器第35-36页
        2.3.4 信号机控制收发码器第36-38页
    2.4 系统感应网第38-44页
        2.4.1 无线传感网第38-42页
        2.4.2 车地通信网第42-44页
    2.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3章 数据结构设计与到达场子系统控制流程第45-67页
    3.1 数据结构设计第45-57页
        3.1.1 基础数据结构设计第45-52页
        3.1.2 控制数据结构设计第52-56页
        3.1.3 业务数据结构设计第56-57页
    3.2 到达场子系统控制流程第57-66页
        3.2.1 接车作业控制流程第57-62页
        3.2.2 调车作业控制流程第62-66页
    3.3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4章 到达场作业进路搜索模型与算法第67-80页
    4.1 到达场子系统网络模型构建第67-71页
        4.1.1 到达场网络图构建第67-68页
        4.1.2 关键设备模型构建第68-71页
    4.2 基于Floyd和趋势深度优先算法的进路搜索与建立第71-74页
        4.2.1 算法简介第71页
        4.2.2 算法在进路搜索的应用第71-74页
    4.3 到达场作业进路搜索的实现第74-79页
        4.3.2 到达场作业进路搜索第74-75页
        4.3.3 到达场作业进路冲突第75-79页
    4.4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5章 子系统工作过程动态物理模拟实现第80-99页
    5.1 系统数据维护第80-84页
        5.1.1 车站与计划车次数据维护第80-81页
        5.1.2 岗位操作端维护第81-82页
        5.1.3 车辆信息维护第82页
        5.1.4 轨道线路维护第82-83页
        5.1.5 信号机道岔维护第83-84页
        5.1.6 红外定位数据维护第84页
    5.2 系统硬件测试第84-88页
        5.2.1 车辆控制测试第85-86页
        5.2.2 道岔信号灯控制测试第86-88页
    5.3 系统软件测试第88-98页
        5.3.1 系统软件界面介绍第88-92页
        5.3.2 接车作业模拟实现第92-94页
        5.3.3 调车作业模拟实现第94-98页
    5.4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结论第99-101页
致谢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铁小半径曲线段钢轨伤损机理有限元分析
下一篇:基于支付意愿的铁路客运枢纽可达性测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