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双酚A的特征及危害 | 第11-13页 |
1.2.1 双酚A基本性质 | 第11-13页 |
1.2.2 双酚A的用途及环境中双酚A的来源 | 第13页 |
1.2.3 双酚A的检出情况 | 第13页 |
1.3 卡马西平的特征及危害 | 第13-15页 |
1.3.1 卡马西平基本性质 | 第13-14页 |
1.3.2 卡马西平的用途及环境中卡马西平的来源 | 第14-15页 |
1.3.3 卡马西平的检出情况 | 第15页 |
1.4 高级氧化技术 | 第15-23页 |
1.4.1 高级氧化技术概述 | 第15-16页 |
1.4.2 传统高级氧化技术 | 第16-23页 |
1.5 新型高级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5.1 新型高级氧化技术 | 第23页 |
1.5.2 Fenton/过硫酸盐复合氧化剂技术 | 第23-24页 |
1.6 其他降解技术 | 第24-25页 |
1.7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25-27页 |
1.7.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5页 |
1.7.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7页 |
2.1.2 实验仪器及装置 | 第27-2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2.3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28-32页 |
2.3.1 双酚A检测指标 | 第28-30页 |
2.3.2 卡西马平检测指标 | 第30-32页 |
第3章 Fenton/过硫酸盐体系降解双酚A的研究 | 第32-50页 |
3.1 Fenton/过硫酸盐降解BPA的实验条件优化 | 第33-42页 |
3.1.1 不同体系降解BPA的对比 | 第33-34页 |
3.1.2 Fe~(2+)的浓度对降解BPA的影响 | 第34-36页 |
3.1.3 H_2O_2的浓度对降解BPA的影响 | 第36-37页 |
3.1.4 PS的浓度对降解BPA的影响 | 第37-38页 |
3.1.5 BPA初始浓度对降解BPA的影响 | 第38-39页 |
3.1.6 初始pH值对降解BPA的影响 | 第39-42页 |
3.2 Fenton/过硫酸盐降解BPA的机理探讨 | 第42-49页 |
3.2.1 鉴别Fenton/过硫酸盐降解BPA的主要自由基 | 第42-43页 |
3.2.2 Fenton/过硫酸盐降解BPA的路径 | 第43-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Fenton/过硫酸盐体系降解卡马西平的研究 | 第50-59页 |
4.1 Fenton/过硫酸盐降解CBZ的实验条件优化 | 第51-56页 |
4.1.1 Fe~(2+)的浓度对降解CBZ的影响 | 第51-52页 |
4.1.2 H_2O_2的浓度对降解CBZ的影响 | 第52-53页 |
4.1.3 PS的浓度对降解CBZ的影响 | 第53-54页 |
4.1.4 CBZ初始浓度对降解CBZ的影响 | 第54-55页 |
4.1.5 初始pH值对降解CBZ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 Fenton/过硫酸盐降解CBZ的机理探讨 | 第56-5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60页 |
5.2 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附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