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前言 | 第11-12页 |
1.2 含铀废水的危害 | 第12-13页 |
1.3 含铀废水的治理现状 | 第13-15页 |
1.4 层状石墨烯状氮化碳(g-C_3N_4)材料 | 第15-16页 |
1.5 Ti基催化剂材料 | 第16-18页 |
1.6 协同机理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1.7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1-33页 |
2.1 实验药品 | 第21-22页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2-27页 |
2.3.1 溶液配制 | 第22-25页 |
2.3.2 溶液中U(Ⅵ)含量的检测 | 第25页 |
2.3.3 溶液中As(Ⅲ)含量的检测 | 第25-26页 |
2.3.4 溶液中As(Ⅴ)含量的检测 | 第26-27页 |
2.4 材料表征方法 | 第27-31页 |
2.4.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7页 |
2.4.2 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27-29页 |
2.4.2.1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27-28页 |
2.4.2.2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28页 |
2.4.2.3 能量弥散X射线探测器 | 第28页 |
2.4.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28-29页 |
2.4.3 分子光谱技术分析 | 第29页 |
2.4.3.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29页 |
2.4.3.2 拉曼光谱 | 第29页 |
2.4.4 比表面积测定 | 第29-30页 |
2.4.5 Zeta电位 | 第30页 |
2.4.6 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分析 | 第30页 |
2.4.7 荧光分析 | 第30-31页 |
2.4.8 光电性能测试 | 第31页 |
2.5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测试 | 第31-33页 |
2.5.1 U(Ⅵ)的去除测试 | 第31页 |
2.5.2 稳定性实验测试 | 第31-32页 |
2.5.3 自由基捕获实验测试 | 第32页 |
2.5.4 自由基定量实验测试 | 第32-33页 |
第3章 g-C_3N_4/TiO_2异质结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还原U(Ⅵ)和同步氧化As(Ⅲ)的性能研究 | 第33-54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3.1.1 g-C_3N_4/TiO_2异质结的合成 | 第33-34页 |
3.1.2 CNT异质结光催化还原U(Ⅵ)和氧化As(Ⅲ)去除性能的研究 | 第34页 |
3.1.3 羟基自由基定性分析 | 第34页 |
3.1.4 超氧自由基定量分析 | 第34-35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5-52页 |
3.2.1 CNT异质结复合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35-40页 |
3.2.1.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5页 |
3.2.1.2 Raman分析 | 第35-36页 |
3.2.1.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36-37页 |
3.2.1.4 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37-38页 |
3.2.1.5 比表面积测定 | 第38-39页 |
3.2.1.6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定 | 第39-40页 |
3.2.2 CNT异质结复合材料光催化去除性能研究 | 第40-47页 |
3.2.2.1 利用不同CNT异质结复合材料同步光催化去除U(Ⅵ)和As(Ⅲ) | 第40-41页 |
3.2.2.2 不同比例的U(Ⅵ)和As(Ⅲ)溶液对于CNT异质结复合材料同步光催化去除性能的影响 | 第41-43页 |
3.2.2.3 共存离子对于CNT异质结复合材料同步光催化去除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2.4 重复周期性 | 第44-45页 |
3.2.2.5 实际应用 | 第45-47页 |
3.2.3 CNT异质结复合材料光催化去除机理的研究 | 第47-52页 |
3.2.3.1 自由基捕获试验和定性定量实验 | 第47-48页 |
3.2.3.2 XPS分析 | 第48-50页 |
3.2.3.3 光催化提高性能的机理 | 第50-5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g-C_3N_4/NH_2-MIL-125(Ti)异质结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水溶液中U(Ⅵ)同步光催化还原U(Ⅵ)的性能研究 | 第54-71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4.1.1 g-C_3N_4/NH_2-MIL-125(Ti)异质结的合成 | 第54-56页 |
4.1.2 CN异质结复合材料吸附U(Ⅵ)和光催化还原U(Ⅵ)的性能研究 | 第56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6-70页 |
4.2.1 CN异质结复合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56-62页 |
4.2.1.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6-57页 |
4.2.1.2 Raman分析 | 第57-58页 |
4.2.1.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58页 |
4.2.1.4 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58-59页 |
4.2.1.5 比表面积测定 | 第59-60页 |
4.2.1.6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定 | 第60-61页 |
4.2.1.7 Zeta电位 | 第61-62页 |
4.2.2 CN异质结复合材料吸附和光催化去除性能研究 | 第62-65页 |
4.2.2.1 NH_2-MIL-125(Ti)材料对U(Ⅵ)的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62-64页 |
4.2.2.2 NH_2-MIL-125(Ti)材料对U(Ⅵ)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64-65页 |
4.2.3 CN异质结复合材料吸附、光催化去除机理的研究 | 第65-70页 |
4.2.3.1 FT-IR分析 | 第65-66页 |
4.2.3.2 XPS分析 | 第66-67页 |
4.2.3.3 CN异质结复合材料光催化提高性能的机理 | 第67-7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4页 |
5.1 总结 | 第71-72页 |
5.2 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3页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