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植被生态系统对气候的反馈作用 | 第10页 |
1.1.2 植被分类的意义 | 第10-11页 |
1.1.3 遥感在植被分类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数据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1 野外数据获取 | 第15页 |
1.4.2 遥感数据获取 | 第15-16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植被分类系统 | 第17-27页 |
2.1 自然及社会经济概况 | 第17-20页 |
2.1.1 地质地貌 | 第17页 |
2.1.2 气温 | 第17-18页 |
2.1.3 降水 | 第18页 |
2.1.4 河川径流 | 第18页 |
2.1.5 冰川资源 | 第18-19页 |
2.1.6 主要农作物 | 第19页 |
2.1.7 土壤条件 | 第19-20页 |
2.2 研究区主要的植被类型 | 第20-21页 |
2.3 植被分类系统 | 第21-27页 |
2.3.1 基于植被科学的植被分类 | 第21-22页 |
2.3.2 基于土地利用/覆盖的植被分类 | 第22-26页 |
2.3.3 本文的植被分类系统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数据处理 | 第27-35页 |
3.1 MODIS数据预处理 | 第27页 |
3.2 NDVI时序数据去噪 | 第27-30页 |
3.2.1 最小值替换 | 第28-29页 |
3.2.2 Hants滤波 | 第29-30页 |
3.3 野外实测数据筛选 | 第30页 |
3.4 物候特征层的提取 | 第30-35页 |
3.4.1 特征波段提取 | 第30-34页 |
3.4.2 相关系数分块及波段筛选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植被分类 | 第35-44页 |
4.1 基于see5.0决策树分类 | 第35-40页 |
4.1.1 基于实测点的特征波段分离性分 | 第35-37页 |
4.1.2 决策树建立 | 第37-39页 |
4.1.3 基于决策树的植被分类结果 | 第39-40页 |
4.2 基于端元提取的监督分类 | 第40-44页 |
4.2.1 分类方法 | 第40-41页 |
4.2.2 端元提取及监督分类 | 第41页 |
4.2.3 端元类别判别 | 第41-44页 |
第五章 分类精度评价 | 第44-51页 |
5.1 精度验证数据 | 第44-46页 |
5.1.1 中国1:100万植被图 | 第44-45页 |
5.1.2 WESTDC Land Cover Productsl.0 | 第45页 |
5.1.3 分类体系统一 | 第45-46页 |
5.2 决策树分类结果的精度验证 | 第46-48页 |
5.2.1 植被图验证 | 第46-47页 |
5.2.2 westdc1.0产品验证 | 第47-48页 |
5.3 基于端元的监督分类结果精度验证 | 第48-51页 |
5.3.1 植被图验证 | 第48-49页 |
5.3.2 westdc1.0产品验证 | 第49-51页 |
第六章 讨论与总结 | 第51-57页 |
6.1 疏勒河流域植被分布情况 | 第51-52页 |
6.2 关于分类精度 | 第52-53页 |
6.3 不同的植被分类体系对提取结果的影响 | 第53-54页 |
6.4 时序NDVI数据作为植被分类数据的适用性 | 第54-55页 |
6.5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