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多穗金粟兰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9页
    1.1 植物内生菌的研究现状第11-20页
        1.1.1 内生菌的定义第11页
        1.1.2 植物内生菌的起源和演化第11-12页
        1.1.3 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第12-13页
        1.1.4 植物内生菌的生物学及生态学作用第13-15页
        1.1.5 内生真菌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成分机制的探索第15页
        1.1.6 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多样性第15-19页
        1.1.7 内生真菌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19-20页
    1.2 多穗金粟兰的研究现状第20-29页
        1.2.1 多穗金粟兰研究概况第20页
        1.2.2 多穗金粟兰的化学成分第20-29页
第二章 引言第29-31页
    2.1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9页
    2.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9-30页
    2.3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第30-31页
第三章 多穗金粟兰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第31-43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1-34页
        3.1.1 试验材料第31-32页
        3.1.2 试验方法第32-34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4-40页
        3.2.1 不同培养基分离效果的比较第34页
        3.2.2 多穗金粟兰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第34-36页
        3.2.3 多穗金粟兰内生真菌的系统发育分析第36页
        3.2.4 多穗金粟兰内生真菌的种类第36-37页
        3.2.5 多穗金粟兰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分布第37-40页
    3.3 小结与讨论第40-43页
        3.3.1 内生真菌分离方法的有效性第40-41页
        3.3.2 影响分离效果的关键因素第41页
        3.3.3 内生真菌的种属鉴定技术第41页
        3.3.4 多穗金粟兰内生真菌具有类群多样性和分布差异性特点第41-42页
        3.3.5 多穗金粟兰内生真菌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第42-43页
第四章 多穗金粟兰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筛选第43-49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3-44页
        4.1.1 试验材料第43-44页
        4.1.2 试验方法第44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4-47页
    4.3 小结与讨论第47-49页
        4.3.1 多穗金粟兰内生真菌具有普遍的抑菌活性第47页
        4.3.2 菌株CL39、CL61的抑菌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第47-49页
第五章 多穗金粟兰内生真菌CL39、CL61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第49-61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49-52页
        5.1.1 试验材料第49-50页
        5.1.2 试验方法第50-52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52-58页
        5.2.1 菌株CL39、CL61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结果第52-53页
        5.2.2 试验数据及结构鉴定第53-58页
    5.3 小结与讨论第58-61页
        5.3.1 分离方法及路线的确定第58页
        5.3.2 多穗金粟兰内生真菌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第58-61页
第六章 总结第61-65页
    6.1 主要结论第61-62页
        6.1.1 多穗金粟兰内生真菌的类群与分布特点第61页
        6.1.2 多穗金粟兰内生真菌生物活性筛选第61-62页
        6.1.3 菌株CL39、CL61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第62页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62页
    6.3 存在问题与讨论第62-63页
        6.3.1 内生真菌的分离第62页
        6.3.2 内生真菌的鉴定第62-63页
        6.3.3 内生真菌的活性筛选第63页
        6.3.4 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研究第63页
    6.4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5页
附录 部分化合物的谱图第75-81页
致谢第81-83页
在学期间(待)发表的文章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时序NDVI的疏勒河流域植被覆盖分类研究
下一篇:基于CFD-DEM耦合的三维仿真软件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