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基于施瓦布实践性课程理论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3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12-13页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5页
        一、课程第13-14页
        二、实践性课程第14页
        三、职业教育课程第14-15页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5-21页
        一、施瓦布实践性课程理论的相关研究第15-18页
        二、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第18-20页
        三、施瓦布实践性课程理论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的相关研究第20-21页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1-23页
        一、研究思路第21页
        二、研究方法第21-23页
第二章 施瓦布实践性课程理论解读第23-36页
    第一节 施瓦布生平及其理论发展的过程第23-24页
        一、施瓦布生平简介第23页
        二、实践性课程理论发展过程第23-24页
    第二节 施瓦布实践性课程理论的理论基础第24-26页
        一、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实践观第25页
        二、杜威实用主义哲学观第25-26页
        三、人本主义思想第26页
    第三节 施瓦布实践性课程理论概述第26-33页
        一、实践性课程的价值取向:实践旨趣第27-28页
        二、实践课程主体:教师和学生第28-29页
        三、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方法:集体审议第29-32页
        四、实践性课程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第32-33页
    第四节 职业教育视角下的实践性课程理论评析第33-36页
        一、实践旨趣的课程目标观第33页
        二、教师与学生为主的课程主体观第33-34页
        三、集体审议为核心的开发方法与课程评价第34-35页
        四、学校为本的课程开发第35-36页
第三章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分析第36-43页
    第一节 课程设置实践性不突出第36-38页
        一、课程结构的平衡性有待加强第36-37页
        二、实践性课程的课时比例偏少第37-38页
    第二节 课程主体参与度有待提高第38-40页
        一、教师开发课程的积极性不够第38-39页
        二、企业参与课程开发不足第39-40页
        三、学生参与课程开发有限第40页
    第三节 课程实施存在薄弱环节第40-41页
        一、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第40-41页
        二、学生实习机会明显不足第41页
    第四节 课程评价体科学性亟待提高第41-43页
        一、课程评价重知识、轻技能第41-42页
        二、课程评价主体单一第42页
        三、忽视形成性评价第42页
        四、课程评价的发展性不强第42-43页
第四章 施瓦布实践性课程理论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第43-51页
    第一节 注重课程设置的实践性第43-44页
        一、强调课程目标的实践性第43-44页
        二、注重课程结构的平衡性第44页
    第二节 积极提升师生的主体地位第44-46页
        一、提升教师课程主体地位,增强教师劳动价值感第44-45页
        二、突出学生课程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水平第45-46页
    第三节 深入理解集体审议,推进课程合作开发第46-49页
        一、建立政府引导下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第47-48页
        二、加强校企合作一体化课程开发第48-49页
    第四节 建构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第49-51页
        一、注重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第49-50页
        二、评价的终结性与形成性相统一第50页
        三、重视评价的发展性第50-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藏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制度研究
下一篇:职业教育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