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1.1 新能源汽车车载能量源介绍 | 第12-15页 |
| 1.1.1 动力电池组的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 1.1.2 车载能量源的性能分析 | 第13-15页 |
| 1.2 复合电源系统发展情况 | 第15-18页 |
| 1.2.1 国外复合电源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1.2.2 国内复合电源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1.3 车载通讯技术简介 | 第18-20页 |
|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1.4.1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第2章 复合电源电气架构及内 CAN 网络 | 第22-36页 |
| 2.1 复合电源电气架构 | 第22-27页 |
| 2.2 复合电源内 CAN 拓扑结构 | 第27-30页 |
| 2.2.1 现场总线的形式 | 第27页 |
| 2.2.2 复合电源内 CAN 节点数目及总线长度 | 第27-28页 |
| 2.2.3 终端电阻的摆放位置 | 第28-30页 |
| 2.3 复合电源内 CAN 网络性能分析及通讯协议的制定 | 第30-35页 |
| 2.3.1 CAN 网络协议通讯方式的制定 | 第31页 |
| 2.3.2 优先级的制定 | 第31-32页 |
| 2.3.3 CAN 网络协议周期的制定 | 第32-34页 |
| 2.3.4 CAN 网络通讯协议的确定 | 第34-35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CANoe 仿真平台及复合电源模型 | 第36-48页 |
| 3.1 CANoe 仿真平台开发流程 | 第36-38页 |
| 3.2 复合电源数学模型 | 第38-42页 |
| 3.2.1 电池数学模型 | 第38-40页 |
| 3.2.2 电容数学模型 | 第40-41页 |
| 3.2.3 DC/DC 转换器数学模型 | 第41页 |
| 3.2.4 复合电源管理系统模型 | 第41-42页 |
| 3.3 CANoe 数据库设置 | 第42-44页 |
| 3.4 CANoe CAPL 语句编写 | 第44-45页 |
| 3.5 联合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45-46页 |
| 3.6 CAN 网络优化设计 | 第46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4章 TTC200 底层采集实现 | 第48-64页 |
| 4.1 复合电源外围器件驱动与控制 | 第48-51页 |
| 4.2 复合电源管理系统硬件架构 | 第51-55页 |
| 4.3 TTC200 CAN Buffer 复用问题的提出 | 第55-56页 |
| 4.4 影响因素分析 | 第56-57页 |
| 4.4.1 CAN 报文处理周期 | 第56-57页 |
| 4.4.2 CAN 数据帧响应时间计算 | 第57页 |
| 4.5 CAN buffer 复用控制方法 | 第57-59页 |
| 4.6 台架验证 | 第59-63页 |
| 4.6.1 瞬态特性验证 | 第60页 |
| 4.6.2 动态特性验证 | 第60-63页 |
| 4.7 实验结论 | 第63页 |
| 4.8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5章 复合电源系统台架实验验证 | 第64-72页 |
| 5.1 复合电源管理系统 | 第64-65页 |
| 5.2 复合电源系统联合调试 | 第65-66页 |
| 5.2.1 复合电源基本功能验证 | 第65页 |
| 5.2.2 复合电源内 CAN 网络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5-66页 |
| 5.3 复合电源底层信息反馈 | 第66-69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2页 |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 6.1 全文总结 | 第72页 |
| 6.2 工作展望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