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2.1 溃坝洪水模拟研究 | 第12-13页 | 
| 1.2.2 溃坝洪水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 第13-14页 | 
| 1.2.3 基于CUDA的并行计算相关研究 | 第14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6-17页 | 
| 第2章 基于GPU-CA的溃坝洪水元胞自动机模型 | 第17-30页 | 
| 2.1 CUDA介绍 | 第17-21页 | 
| 2.1.1 CUDA编程模型 | 第17-18页 | 
| 2.1.2 CUDA线程格网 | 第18-19页 | 
| 2.1.3 CUDA执行模型 | 第19页 | 
| 2.1.4 CUDA内存模型 | 第19-21页 | 
| 2.2 溃坝洪水元胞自动机模型 | 第21-24页 | 
| 2.2.1 元胞空间和邻域 | 第21-22页 | 
| 2.2.2 元胞状态定义 | 第22页 | 
| 2.2.3 转换规则 | 第22-23页 | 
| 2.2.4 约束条件 | 第23页 | 
| 2.2.5 流量过程曲线计算 | 第23-24页 | 
| 2.3 GPU-CA模型洪水计算框架及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 第24-29页 | 
| 2.3.1 GPU-CA溃坝洪水计算框架 | 第24-25页 | 
| 2.3.2 数据映射 | 第25-26页 | 
| 2.3.3 数据竞争和规约计算 | 第26-27页 | 
| 2.3.4 计算流程 | 第27页 | 
| 2.3.5 程序优化方法 | 第27-29页 | 
| 2.4 本章总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虚拟地理环境下的溃坝洪水模拟与分析 | 第30-40页 | 
| 3.1 虚拟地理环境介绍 | 第30页 | 
| 3.2 虚拟地理环境系统框架和建设方法 | 第30-34页 | 
| 3.2.1 系统框架 | 第30-31页 | 
| 3.2.2 溃坝洪水虚拟地理环境建设方法 | 第31-34页 | 
| 3.3 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的溃坝洪水风险评估模型 | 第34-36页 | 
| 3.3.1 风险评估流程 | 第34页 | 
| 3.3.2 溃坝洪水风险评估模型 | 第34-36页 | 
| 3.4 溃坝洪水演进模拟和分析的交互方法 | 第36-3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原型系统研发和模拟分析实验 | 第40-49页 | 
| 4.1 原型系统与案例区域介绍 | 第40-41页 | 
| 4.2 溃坝洪水演进模拟实验 | 第41-44页 | 
| 4.2.1 溃坝洪水演进模拟参数设置 | 第41-42页 | 
| 4.2.2 溃坝洪水演进模拟 | 第42页 | 
| 4.2.3 清坝洪水演进模拟分析 | 第42-44页 | 
| 4.3 与CPU-CA模型的效率对比 | 第44-46页 | 
| 4.3.1 模型计算效率对比 | 第44-45页 | 
| 4.3.2 演进模拟效率分析 | 第45-46页 | 
| 4.4 溃坝洪水风险评估应用 | 第46-48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1页 |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49页 |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