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0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二、文章的创新之处 | 第10页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第五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一、研究生教育 | 第13-14页 |
二、教育质量 | 第14页 |
三、评估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的历程及特点 | 第16-20页 |
第一节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的探索期(1985年——1993年) | 第16-17页 |
第二节 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期(1994年至今)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的整体特点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美、日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简述 | 第20-28页 |
第一节 美国:高校、社会、政府相互协调,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 | 第20-24页 |
一、自我评估——美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基础 | 第20-21页 |
二、社会评估——美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主导 | 第21-23页 |
三、政府——美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支撑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日本:多元研究生教育评估体系 | 第24-28页 |
一、认证评估 | 第24-25页 |
二、内部评估 | 第25页 |
三、外部评估 | 第25-28页 |
第四章 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5页 |
第一节 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主体建设亟待加强 | 第28-32页 |
一、政府评估处于主持和绝对控制地位 | 第28-29页 |
二、高校自评机制不健全 | 第29-30页 |
三、社会评估发展缓慢 | 第30-32页 |
第二节 评估实施过程有待完善 | 第32-35页 |
一、评估指标体系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性 | 第32-33页 |
二、评估信息采集不够规范 | 第33页 |
三、评估结果的处理和利用不合理 | 第33-35页 |
第五章 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 | 第35-41页 |
第一节 生源质量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导师队伍建设 | 第36-38页 |
第三节 经费投入 | 第38页 |
第四节 培养过程控制 | 第38-41页 |
第六章 改进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的建议 | 第41-52页 |
第一节 扩大评估主体,构建政府、社会和高校多元参与的评估体系 | 第41-47页 |
一、政府维度:转变职能,加强宏观调控 | 第41-43页 |
二、社会维度:加强评估中介机构建设 | 第43-45页 |
三、高校维度:提高质量意识,完善自我评估 | 第45-47页 |
第二节 优化评估过程与结果处理 | 第47-52页 |
一、分层分类评估:构建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新框架 | 第47-48页 |
二、优化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 第48-49页 |
三、完善研究生教育评估信息采集 | 第49-50页 |
四、强化评估结果的社会影响力和导向作用 | 第50-52页 |
注释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