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关键技术分析 | 第17-33页 |
2.1 EPICS概述 | 第17-26页 |
2.1.1 EPICS结构 | 第17-18页 |
2.1.2 通道访问协议 | 第18-19页 |
2.1.3 IOC概述 | 第19-22页 |
2.1.4 EPICS程序开发 | 第22-26页 |
2.2 CS-Studio概述 | 第26-28页 |
2.2.1 CS-Studio简介 | 第26-27页 |
2.2.2 BOY工具 | 第27-28页 |
2.3 MDSplus数据库概述 | 第28-30页 |
2.3.1 MDSplus数据库简介 | 第28页 |
2.3.2 MDSplus数据库存储结构 | 第28-29页 |
2.3.3 MDSplus数据库创建 | 第29-30页 |
2.4 PyQt框架概述 | 第30-32页 |
2.4.1 Python简介 | 第30页 |
2.4.2 Qt简介 | 第30-31页 |
2.4.3 PyQt介绍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快控电源实时监控子系统 | 第33-55页 |
3.1 系统简介 | 第33页 |
3.2 需求分析 | 第33-34页 |
3.3 系统架构 | 第34-37页 |
3.3.1 系统架构图 | 第34-35页 |
3.3.2 开发环境 | 第35页 |
3.3.3 系统控制流程 | 第35-37页 |
3.4 软件结构 | 第37-38页 |
3.5 采集模块 | 第38-47页 |
3.5.1 功能说明 | 第38-39页 |
3.5.2 工作状态流程图 | 第39-40页 |
3.5.3 IOC数据库设计 | 第40-42页 |
3.5.4 Channel Archiver 工具 | 第42-45页 |
3.5.5 MDSplus数据库设计 | 第45-47页 |
3.6 监控模块 | 第47-52页 |
3.6.1 功能说明 | 第47页 |
3.6.2 MODBUS 协议 | 第47-48页 |
3.6.3 串口通信规约 | 第48-50页 |
3.6.4 I0C数据库设计 | 第50-52页 |
3.7 现场总线模块 | 第52-53页 |
3.7.1 功能说明 | 第52-53页 |
3.7.2 信号说明 | 第53页 |
3.8 界面设计 | 第53-54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MDSplus数据显示子系统 | 第55-63页 |
4.1 系统简介 | 第55页 |
4.2 需求分析 | 第55-56页 |
4.2.1 功能性需求 | 第55-56页 |
4.2.2 非功能性需求 | 第56页 |
4.3 系统架构 | 第56-57页 |
4.4 数据读取模块 | 第57-58页 |
4.4.1 数据读取流程 | 第57页 |
4.4.2 MDSplus数据读取接口 | 第57-58页 |
4.4.3 函数说明 | 第58页 |
4.5 数据显示模块 | 第58-62页 |
4.5.1 数据显示流程 | 第58-59页 |
4.5.2 界面与布局 | 第59-61页 |
4.5.3 数据处理与显示 | 第61-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系统测试 | 第63-76页 |
5.1 测试环境 | 第63-66页 |
5.1.1 硬件配置 | 第63-65页 |
5.1.2 软件配置 | 第65-66页 |
5.2 环境部署 | 第66-67页 |
5.2.1 硬件部署 | 第66-67页 |
5.2.2 软件部署 | 第67页 |
5.3 功能测试 | 第67-74页 |
5.3.1 快控电源实时监控子系统 | 第67-72页 |
5.3.2 MDSplus数据显示子系统 | 第72-74页 |
5.4 结果分析 | 第74-7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76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