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隧道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相似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模型试验的基本原理及模型材料的配比试验过程 | 第19-41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相似理论的基本知识 | 第19-24页 |
2.2.1 相似原理 | 第19-20页 |
2.2.2 相似理论基本定律 | 第20-23页 |
2.2.3 相似准则的导出方法 | 第23-24页 |
2.3 模型试验相似关系的推导 | 第24-32页 |
2.3.1 方程分析法推导相似关系 | 第24-28页 |
2.3.2 量纲分析法推导相似关系 | 第28-29页 |
2.3.3 本模型试验相似比的确定 | 第29-32页 |
2.4 地层相似材料的研制 | 第32-40页 |
2.4.1 相似材料的选取原则 | 第32-33页 |
2.4.2 地层相似材料的选择 | 第33-36页 |
2.4.3 地层相似材料试验结果正交分析 | 第36-40页 |
2.5 初支相似材料的研制 | 第40页 |
2.6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模型制作与测试过程 | 第41-50页 |
3.1 模型试验方案设计及试验过程 | 第41-49页 |
3.1.1 模型制作及开挖、超载过程 | 第41-44页 |
3.1.2 试验量测 | 第44-49页 |
3.2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50-67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隧道破坏过程描述 | 第50-52页 |
4.3 隧道开挖试验结果分析 | 第52-60页 |
4.3.1 洞周位移随开挖步的变化规律分析 | 第52-55页 |
4.3.2 洞周先行变形的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4.3.3 掌子面挤出变形的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4.3.4 隧道围岩径向压力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4.3.5 掌子面纵向应力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4.4 隧道超载试验结果分析 | 第60-65页 |
4.4.1 渐进破坏过程中洞周位移变化规律分析 | 第61-64页 |
4.4.2 渐进破坏过程中掌子面挤出变形的变化规律 | 第64-65页 |
4.5 隧道掌子面稳定性位移判别方法及极限位移 | 第65-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67-81页 |
5.1 引言 | 第67页 |
5.2 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67-68页 |
5.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及与模型试验结果对比 | 第68-76页 |
5.3.1 开挖过程中的位移、应力变化及与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 | 第68-72页 |
5.3.2 开挖过程中掌子面挤出变形结果分析 | 第72-73页 |
5.3.3 加载过程中的位移变化及与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 | 第73-74页 |
5.3.4 加载过程中前方地层塑性区发展及与试验破坏形态比较 | 第74-76页 |
5.4 掌子面挤出变形的分布特征及影响范围 | 第76-77页 |
5.5 开挖过程中掌子面前方地层应力发展规律 | 第77-78页 |
5.6 预收敛变形的分布范围 | 第78-80页 |
5.7 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结论 | 第81-82页 |
6.2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