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的缘起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3.1 校本课程 | 第13页 |
1.3.2 课程资源 | 第13页 |
1.3.3 语文课程资源 | 第13-14页 |
1.3.4 淇水文化 | 第14页 |
1.4 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 第14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研究的思路与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5.2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现实基础、原则与途径 | 第16-22页 |
2.1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现实基础 | 第16-17页 |
2.1.1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 第16页 |
2.1.2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可能性 | 第16-17页 |
2.2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 第17-18页 |
2.2.1 目的性原则 | 第17-18页 |
2.2.2 经济性原则 | 第18页 |
2.2.3 适用性原则 | 第18页 |
2.3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 | 第18-22页 |
2.3.1 充分利用电影、电视、网络等信息化资源 | 第18-19页 |
2.3.2 注意引入历史事件与社会新闻资源 | 第19页 |
2.3.3 开发利用自然风光与民俗古迹资源 | 第19-20页 |
2.3.4 有计划地组织言语实践活动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淇水文化中可开发资源的内容与价值 | 第22-38页 |
3.1 内容 | 第22-33页 |
3.1.1 诗歌文化 | 第22-23页 |
3.1.2 历史人物 | 第23-26页 |
3.1.3 历史事件 | 第26-29页 |
3.1.4 名胜古迹 | 第29-31页 |
3.1.5 民俗文化 | 第31-33页 |
3.2 价值 | 第33-38页 |
3.2.1 课程价值 | 第33-34页 |
3.2.2 文化价值 | 第34-36页 |
3.2.3 人本价值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开发与利用淇水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实践 | 第38-44页 |
4.1 目标设定 | 第38-39页 |
4.2 课程形式 | 第39-40页 |
4.2.1 专题讲座形式 | 第39页 |
4.2.2 活动课形式 | 第39页 |
4.2.3 综合课形式 | 第39-40页 |
4.3 评价机制 | 第40-41页 |
4.3.1 评价原则 | 第40页 |
4.3.2 评价方式 | 第40-41页 |
4.4 具体课例 | 第41-44页 |
4.4.1 漫步淇水诗苑 | 第41-42页 |
4.4.2 亲近家乡民俗文化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