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水生植物学论文

闽浙泥质区百年尺度浮游植物生产力/群落结构变化的生物标志物记录及影响机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0 引言第12-14页
1 文献综述第14-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9页
        1.1.1 近几十年来东海长江口区域营养盐的变化及生态效应第14-17页
        1.1.2 浙江沿岸上升流及生态效应第17-19页
    1.2 研究现状第19-22页
    1.3 主要研究方法——生物标志物法第22-28页
        1.3.1 常用重建生产力方法比较第22-25页
        1.3.2 生物标志物指示海洋初级生产力第25-26页
        1.3.3 生物标志物比例指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第26-28页
2 研究区域概况第28-32页
    2.1 自然地理特征第28-29页
    2.2 环流特征第29-32页
3 研究方法第32-38页
    3.1 样品采集第32-33页
    3.2 ~(210)Pb年代测定第33-35页
    3.3 实验方法第35-38页
        3.3.1 总有机质(TOC)的测定第35-36页
        3.3.2 生物标志物的测定第36-38页
4 实验结果第38-54页
    4.1 闽浙泥质区百年来生物标志物含量的变化第38-47页
    4.2 闽浙泥质区百年来生物标志物比例的变化第47-54页
5 讨论第54-66页
    5.1 闽浙泥质区百年来浮游植物生产力的变化第54-59页
    5.2 闽浙泥质区百年来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第59-66页
6 结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8页
致谢第78-80页
个人简历第80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β-actin基因克隆分析
下一篇:硫化物应激下单环刺螠MAPK信号通路的功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