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结体系独塔斜拉桥基础隔震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固结体系基础隔震桥梁的研究现状 | 第12-27页 |
1.2.1 隔震基础形式 | 第12-14页 |
1.2.2 基础隔震装置 | 第14-27页 |
1.3 存在问题 | 第27-28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5 本文组织 | 第29-31页 |
第2章 固结体系独特斜拉桥案例介绍 | 第31-49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工程场地的自然条件 | 第31-38页 |
2.2.1 地形、地貌 | 第31页 |
2.2.2 气象 | 第31页 |
2.2.3 水文 | 第31-32页 |
2.2.4 地质 | 第32-33页 |
2.2.5 地震 | 第33-38页 |
2.3 主要材料 | 第38-40页 |
2.3.1 混凝土 | 第38页 |
2.3.2 预应力钢筋 | 第38页 |
2.3.3 普通钢筋及连接器 | 第38-39页 |
2.3.4 钢材 | 第39页 |
2.3.5 钢绞线斜拉索 | 第39页 |
2.3.6 橡胶块 | 第39-40页 |
2.4 设计要点 | 第40-46页 |
2.4.1 主要技术标准 | 第40页 |
2.4.2 总体设计 | 第40-41页 |
2.4.3 主梁 | 第41-43页 |
2.4.4 索塔 | 第43-45页 |
2.4.5 斜拉索 | 第45-46页 |
2.4.6 过渡墩 | 第46页 |
2.4.7 支座和伸缩缝 | 第46页 |
2.5 施工要点 | 第46-4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3章 固结体系独塔斜拉桥隔震基础设计 | 第49-71页 |
3.1 引言 | 第49页 |
3.2 基础隔震层设计 | 第49-58页 |
3.2.1 基础隔震层位置设计 | 第49-51页 |
3.2.2 基础隔震层形式设计 | 第51-56页 |
3.2.3 基础隔震层设计方案 | 第56-58页 |
3.3 构造措施设计 | 第58-63页 |
3.3.1 限位装置设计 | 第59-61页 |
3.3.2 减隔震装置的更换设计 | 第61-62页 |
3.3.3 隔震基础的隔水设计 | 第62-63页 |
3.4 对正常运营阶段的影响分析 | 第63-69页 |
3.4.1 案例桥静力模型 | 第63-64页 |
3.4.2 对静力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64-68页 |
3.4.3 对稳定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68-6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4章 基础隔震独塔斜拉桥抗震性能分析 | 第71-105页 |
4.1 引言 | 第71页 |
4.2 建模方法 | 第71-75页 |
4.2.1 模型概况 | 第71-73页 |
4.2.2 减隔震装置的模拟 | 第73-74页 |
4.2.3 地震动输入 | 第74-75页 |
4.3 动力特性 | 第75-78页 |
4.4 地震效应分析 | 第78-100页 |
4.4.1 RB方案 | 第78-82页 |
4.4.2 LRB方案 | 第82-84页 |
4.4.3 FPS方案 | 第84-87页 |
4.4.4 SRB+RB方案 | 第87-89页 |
4.4.5 FVD+RB方案 | 第89-93页 |
4.4.6 PSD+RB方案 | 第93-100页 |
4.5 基础隔震方案对比分析 | 第100-104页 |
4.5.1 纵桥向 | 第100-102页 |
4.5.2 横桥向 | 第102-104页 |
4.5.3 小结 | 第10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5章 复杂因素对基础隔震独塔斜拉桥的影响 | 第105-131页 |
5.1 引言 | 第105页 |
5.2 过渡墩处抗震设计方案的影响 | 第105-117页 |
5.2.1 FVD+RB方案 | 第106-109页 |
5.2.2 LRB方案 | 第109-113页 |
5.2.3 FPS方案 | 第113-117页 |
5.2.4 小结 | 第117页 |
5.3 基础隔震层限位装置的影响 | 第117-130页 |
5.3.1 FVD+RB方案 | 第118-122页 |
5.3.2 LRB方案 | 第122-126页 |
5.3.3 FPS方案 | 第126-130页 |
5.3.4 小结 | 第13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第6章 基础隔震装置的开发与应用 | 第131-147页 |
6.1 引言 | 第131页 |
6.2 基础隔震支座的开发 | 第131-139页 |
6.2.1 开发背景 | 第131页 |
6.2.2 结构形式 | 第131-132页 |
6.2.3 工作机理 | 第132-133页 |
6.2.4 本构关系 | 第133-136页 |
6.2.5 钢丝绳试验 | 第136-139页 |
6.3 基础隔震支座的应用 | 第139-145页 |
6.3.1 实桥介绍 | 第139-140页 |
6.3.2 动力分析模型 | 第140-141页 |
6.3.3 抗震性能分析 | 第141-144页 |
6.3.4 参数分析 | 第144-14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45-147页 |
结论 | 第147-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6-157页 |
致谢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