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 第一部分 荷斯坦奶牛隐性遗传疾病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 第12-4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 1.2 牛尿苷酸合酶缺乏症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1.3 BLAD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1.4 CVM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 1.5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的原理及应用 | 第20-21页 |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30页 |
| 2.1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 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3页 |
| 2.3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23-25页 |
| 2.4 试验方法 | 第25-30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0-38页 |
| 3.1 DUMPS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 第30-33页 |
| 3.2 BLAD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 第33-35页 |
| 3.3 CVM的检测结果 | 第35-38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38-41页 |
| 4.1 关于两步AS-PCR技术对DUMPS和BLAD疾病的检测 | 第38-39页 |
| 4.2 关于隐性遗传疾病的检测 | 第39-41页 |
| 第二部分 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相关分子标记的筛选 | 第41-6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41-47页 |
| 1.1 前言 | 第41-42页 |
| 1.2 瘦素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42-43页 |
| 1.3 酪蛋白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43-44页 |
| 1.4 ABCG2的研究进展 | 第44-45页 |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45-47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47-50页 |
| 2.1 试验材料 | 第47页 |
| 2.2 主要仪器及设备(见第一部分的材料与方法) | 第47页 |
| 2.3 主要试剂及配制(见第一部分的材料与方法) | 第47页 |
| 2.4 试验方法 | 第47-50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50-58页 |
| 3.1 牛的Leptin基因SNP位点及其与产奶性状相关性分析 | 第50-54页 |
| 3.2 κ-Cn基因与产奶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54-56页 |
| 3.3 ABCG2外显子14基因多态性与产奶性状相关性分析 | 第56-58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58-60页 |
| 4.1 瘦素基因多态性与产奶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58-59页 |
| 4.2 κ-Cn基因多态性与产奶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59-60页 |
| 第三部分 小结 | 第60-61页 |
| 1 主要研究结果 | 第60页 |
| 2 本研究创新点 | 第60页 |
| 3 本研究的进一步研究内容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72页 |
| 附录 | 第72-73页 |
| 1 已申请专利 | 第72页 |
| 2 已发表文章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