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科学、科学研究论文--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论文--中国论文--规划、计划论文

区域性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9-32页
    1.1 选题背景第19-23页
        1.1.1 宏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深入第19-20页
        1.1.2 中观: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低第20-22页
        1.1.3 微观:科技中介活动日趋活跃第22-23页
    1.2 研究意义第23-24页
        1.2.1 理论意义第23-24页
        1.2.2 实践意义第24页
    1.3 本文研究范围及基本概念的界定第24-28页
        1.3.1 研究范围第24-26页
        1.3.2 基本概念界定第26-28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思路及主要创新点第28-31页
        1.4.1 研究内容第28-29页
        1.4.2 研究方法第29页
        1.4.3 研究思路第29-30页
        1.4.4 创新点第30-31页
    1.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2章 研究综述及实践进展第32-67页
    2.1 研究综述第32-48页
        2.1.1 国家创新体系研究评述第32-38页
        2.1.2 科技中介机构研究评述第38-46页
        2.1.3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研究评述第46-48页
    2.2 实践进展第48-65页
        2.2.1 我国在线科技中介服务的现状与评价第48-56页
        2.2.2 我国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的建设进展第56-65页
    2.3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3章 区域性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构建第67-82页
    3.1 体系构建的目标第67-68页
    3.2 构成要素分析第68-75页
        3.2.1 组织机构要素第68-72页
        3.2.2 资源要素第72-73页
        3.2.3 关系要素第73-75页
        3.2.4 支撑环境要素第75页
    3.3 体系构建的原则第75-76页
    3.4 体系框架第76-81页
        3.4.1 基于时间逻辑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框架第76-78页
        3.4.2 基于空间逻辑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框架第78-80页
        3.4.3 基于内容逻辑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框架第80-81页
    3.5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4章 创新主体组织机构体系建设第82-104页
    4.1 各创新主体对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作用机理第82-88页
        4.1.1 创新主体之间的作用关系第82-84页
        4.1.2 高校对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作用机理第84-85页
        4.1.3 企业对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作用机理第85页
        4.1.4 政府对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作用机理第85-87页
        4.1.5 科技中介机构对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作用机理第87-88页
    4.2 高校知识生产能力建设第88-92页
        4.2.1 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价值第88-89页
        4.2.2 增加高校的转化投入第89-91页
        4.2.3 探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第91-92页
    4.3 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第92-99页
        4.3.1 组织引导专业技术力量,优化科技中介机构门类第92-93页
        4.3.2 整合支撑资源,凝聚科技中介机构的核心能力第93-95页
        4.3.3 优化外部环境,建立科技中介机构的品牌形象第95-97页
        4.3.4 完善评价标准,健全科技中介服务能力的评价体系第97-99页
    4.4 企业技术采纳能力建设第99-101页
    4.5 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建设第101-102页
    4.6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第5章 科技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第104-116页
    5.1 创新网络中科技信息资源基本属性第104-106页
        5.1.1 科技信息资源的内涵第104页
        5.1.2 科技信息资源的分类第104-105页
        5.1.3 科技信息资源的特征第105-106页
    5.2 科技信息资源的汇集机制第106-110页
        5.2.1 科技信息资源的内部汇集机制第107页
        5.2.2 科技信息资源的外部汇集机制第107-108页
        5.2.3 科技信息资源的网络汇集模型第108-110页
    5.3 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第110-113页
        5.3.1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中对涉密信息的保护第110-111页
        5.3.2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则和策略第111-113页
    5.4 科技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第113-115页
        5.4.1 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第113-114页
        5.4.2 科技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模式第114-115页
    5.5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第6章 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第116-128页
    6.1 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第116-117页
        6.1.1 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的功能第116-117页
        6.1.2 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第117页
    6.2 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模块设计第117-119页
    6.3 科技中介服务平台集成服务框架第119-125页
        6.3.1 科技中介服务平台集成服务的目标第120页
        6.3.2 科技信息集成服务模式的设计原则第120-121页
        6.3.3 科技信息集成服务模式的总体框架第121页
        6.3.4 科技信息集成服务模式的功能模块第121-125页
    6.4 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策略第125-127页
        6.4.1 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的问题分析第125页
        6.4.2 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第125-127页
    6.5 本章小结第127-128页
第7章 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的运行保障第128-142页
    7.1 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第128-136页
        7.1.1 科技政策体系建设第128-129页
        7.1.2 经济政策体系建设第129-130页
        7.1.3 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第130-136页
    7.2 科技人才保障体系建设第136-139页
        7.2.1 科技中介机构执业人才素质建设第136-137页
        7.2.2 专业人员的培训第137-138页
        7.2.3 职业道德的建设第138页
        7.2.4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第138页
        7.2.5 政府的人才战略第138-139页
    7.3 资金保障体系建设第139-141页
        7.3.1 科技中介机构融资方式第139-140页
        7.3.2 科技中介机构融资机制第140-141页
    7.4 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第141页
        7.4.1 技术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意义第141页
        7.4.2 技术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法第141页
    7.5 本章小结第141-142页
第8章 案例分析——以东北技术转移联盟建设为例第142-150页
    8.1 东北技术转移联盟概述第142-145页
        8.1.1 东北技术转移联盟成立的背景第142-143页
        8.1.2 东北技术转移联盟的目标、任务和原则第143-145页
    8.2 东北技术转移联盟建设东北技术转移联盟组织机构建设第145-148页
        8.2.1 东北技术转移联盟的组织机构体系建设第145-147页
        8.2.2 东北技术转移联盟的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第147页
        8.2.3 东北技术转移联盟服务平台建设第147-148页
    8.3 东北技术转移联盟的发展策略第148-149页
    8.4 本章小结第149-150页
第9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第150-154页
    9.1 全文总结第150-153页
        9.1.1 研究过程第150-151页
        9.1.2 研究的主要结论第151-153页
    9.2 研究展望第153-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61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161-162页
致谢第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投资银行变迁研究
下一篇:政府分权下大学自主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