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城乡一体化研究 | 第10-13页 |
1.2.2 国内城乡一体化研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比较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实证分析方法 | 第15页 |
1.4 创新点 | 第15-16页 |
1.4.1 明确城乡一体化表现形式 | 第15页 |
1.4.2 创新盘锦市城乡一体化模式 | 第15-16页 |
第2章 城乡—体化理论和实践 | 第16-23页 |
2.1 城乡一体化涵义 | 第16-17页 |
2.2 城乡一体化内容 | 第17页 |
2.3 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的历史进程和阶段划分 | 第17-19页 |
2.3.1 国外城乡一体化历史进程和阶段划分 | 第17-19页 |
2.3.2 我国城乡一体化研究的进程和阶段划分 | 第19页 |
2.4 国内城乡一体化实践的主要模式及启示 | 第19-23页 |
2.4.1 珠三角“以城带乡”模式 | 第19-20页 |
2.4.2 上海“城乡统筹规划”模式 | 第20-21页 |
2.4.3 苏南“乡镇企业发展带动”模式 | 第21页 |
2.4.4 国内城乡一体化实践的启示 | 第21-23页 |
第3章 盘锦市城乡一体化现状分析 | 第23-29页 |
3.1 盘锦市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情况 | 第23-26页 |
3.1.1 盘锦市城乡一体化水平判断与预测 | 第23-24页 |
3.1.2 盘锦市城乡一体化主要目标 | 第24-25页 |
3.1.3 盘锦市城乡一体化初步成效 | 第25-26页 |
3.2 盘锦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问题 | 第26-27页 |
3.2.1 农业人口转移困难 | 第26页 |
3.2.2 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 第26页 |
3.2.3 城乡建设筹资困难 | 第26-27页 |
3.2.4 城镇化质量不高 | 第27页 |
3.3 盘锦市城乡一体化产生问题的原因 | 第27-29页 |
3.3.1 部分群众思想不积极、原有制度束缚力强 | 第27页 |
3.3.2 农业产业机制不健全、经济社会环境不完善 | 第27-28页 |
3.3.3 政府筹资渠道单一、城乡投融资体制不健全 | 第28页 |
3.3.4 一些干部思想意识落后、城镇化发展机制不完善 | 第28-29页 |
第4章 推进盘锦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29-36页 |
4.1 加强宣传和思想教育 | 第29页 |
4.1.1 加强干部思想教育 | 第29页 |
4.1.2 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 | 第29页 |
4.2 强化制度改革 | 第29-30页 |
4.2.1 加强户籍改革 | 第29页 |
4.2.2 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 第29-30页 |
4.3 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 第30-31页 |
4.3.1 统筹制定城乡就业规划 | 第30页 |
4.3.2 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素质教育 | 第30页 |
4.3.3 多种形式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 第30-31页 |
4.4 加快构建农业产业化机制 | 第31-32页 |
4.4.1 加快农业产业化 | 第31页 |
4.4.2 促进土地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 | 第31页 |
4.4.3 建立城乡产业互动发展机制 | 第31页 |
4.4.4 创建良好经济社会环境 | 第31-32页 |
4.5 加大政府筹资力度、创新城乡投融资体制 | 第32-33页 |
4.5.1 加强引导、政府筹资 | 第32页 |
4.5.2 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 第32页 |
4.5.3 强化金融服务创新 | 第32-33页 |
4.5.4 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 | 第33页 |
4.6 创新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 | 第33-36页 |
4.6.1 优化城镇体系布局 | 第33页 |
4.6.2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33-35页 |
4.6.3 建立城乡一体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体系 | 第35页 |
4.6.4 加强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 | 第35-3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作者简介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