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世界各国职业技术教育概况论文--世界论文

现代化视角下的中日职业教育若干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4页
 一、选题意义第9-10页
 二、研究现状第10-12页
 三、主要研究方法第12页
 四、基本思路和结构第12-13页
 五、问题、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第13-14页
第一章 马克思经典作品关于职业教育的观点第14-21页
 一、职业教育产生的理论基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14-16页
 二、职业教育与现代化第16-21页
第二章 中国近代以来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第21-28页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职业教育第21-23页
  (一) 洋务运动时期的职业教育第21页
  (二) 清末新政时期的职业教育第21-22页
  (三) 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第22-23页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职业教育第23-28页
  (一) 改革开放前的职业教育第23-24页
  (二) 改革开放以来的职业教育第24-28页
第三章 日本近代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第28-37页
 一、二战前的职业教育第28-33页
  (一) 明治时期的职业教育(1868—1912年)第28-32页
  (二) 大正和昭和初期的职业教育(1912—1939年)第32-33页
 二、二战时期的职业教育(1939—1945年)第33页
 三、二战以来的职业教育(1945—至今)第33-37页
  (一) 经济恢复期第34页
  (二) 高速发展期第34-35页
  (三) 稳定增长期第35-37页
第四章 中日职业教育的异同比较第37-47页
 一、我国职业教育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第37页
 二、日本职业教育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第37-38页
 三、中日职业教育产生与发展背景的相同之处第38页
 四、中日职业教育产生与发展背景的不同之处第38-42页
  (一) 政治基础及理念的不同第38-39页
  (二) 经济基础及理念的不同第39-40页
  (三) 思想文化的不同第40-42页
 五、中日职业教育本身的差异比较第42-44页
  (一) 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不同第42页
  (二) 对外来文化态度的不同第42页
  (三) 起点水平上的不同第42-43页
  (四) 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第43页
  (五) 学习内容的不同第43页
  (六) 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者的不同第43-44页
  (七) 国内社会秩序不同第44页
 六、从中日职业教育中得到的相关启示第44-47页
  (一) 确立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第44-45页
  (二) 以普及义务教育为基础发展职业教育第45页
  (三) 确保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经费的投入第45页
  (四) 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执教第45页
  (五) 求知若渴,善于借鉴他国的经验教训第45-47页
第五章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第47-54页
 一、职业教育存在的弊端第47-50页
  (一) 观念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第47页
  (二) 职业教育本身存在很大弊端第47-49页
  (三)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互动缺失,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第49-50页
  (四) 招生就业难第50页
  (五) 法律法规不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完善第50页
 二、发展对策第50-54页
  (一) 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健全多渠道的投资机制第50-51页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双师型"师资队伍第51页
  (三) 改革职业学校招生制度,合理安置就业第51页
  (四)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应相互渗透,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第51-52页
  (五) 加强制度建设,改革管理体制,调整内部结构第52页
  (六) 完善职教法规,推行职业资格制度,建立职业资格体系第52-54页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后记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4-6岁幼儿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与合作行为的研究
下一篇:我国音乐本科招生考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