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2章 居家养老的筹资理论研究 | 第16-20页 |
2.1 居家养老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2.2 从公共财政理论谈居家养老筹资 | 第17-20页 |
2.2.1 市场失灵,居家养老资金需要公共财政的支持 | 第17页 |
2.2.2 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再分配 | 第17-18页 |
2.2.3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府与市场间合理互补 | 第18-19页 |
2.2.4 实现居家筹资模式的民主化、公平化发展 | 第19-20页 |
第3章 国内居家养老筹资模式分析 | 第20-28页 |
3.1 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券”筹资模式 | 第21-22页 |
3.2 大连市“家庭养老院”筹资模式 | 第22-23页 |
3.3 宁波市“政府购买服务”筹资模式 | 第23-24页 |
3.4 北京市“无围墙养老院”筹资模式 | 第24-26页 |
3.5 对完善我国居家养老筹资模式的启示 | 第26-28页 |
第4章 国外居家养老筹资模式分析与比较 | 第28-36页 |
4.1 美国的 PACE 筹资模式 | 第28页 |
4.1.1 模式内容 | 第28页 |
4.1.2 筹资模式 | 第28页 |
4.2 日本护理保险筹资模式 | 第28-30页 |
4.2.1 模式内容 | 第28-29页 |
4.2.2 筹资模式 | 第29-30页 |
4.3 英国的社区照顾筹资模式 | 第30页 |
4.3.1 模式内容 | 第30页 |
4.3.2 筹资模式 | 第30页 |
4.4 瑞典福利型养老筹资模式 | 第30-31页 |
4.4.1 模式内容 | 第30-31页 |
4.4.2 筹资模式 | 第31页 |
4.5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筹资模式 | 第31-32页 |
4.5.1 模式内容 | 第31-32页 |
4.5.2 筹资模式 | 第32页 |
4.6 国外居家养老筹资模式的启示 | 第32-36页 |
4.6.1 国外居家养老筹资模式对我国的借鉴 | 第32-33页 |
4.6.2 国外居家养老筹资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33-36页 |
第5章 我国城市居家养老筹资模式面临的问题 | 第36-43页 |
5.1 政府投入不够,受惠人群少 | 第36-37页 |
5.2 筹资渠道单一,资金来源不足 | 第37-38页 |
5.3 民间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 第38-40页 |
5.3.1 民间组织缺乏自主性 | 第39页 |
5.3.2 资金不充裕 | 第39-40页 |
5.3.3 缺少专业的工作人员 | 第40页 |
5.4 社区建设落后 | 第40-43页 |
5.4.1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社区建设缓慢 | 第41-42页 |
5.4.2 社区内缺乏资源共享机制 | 第42-43页 |
第6章 我国城市居家养老筹资模式的改进思路 | 第43-49页 |
6.1 明确政府责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 第43-44页 |
6.2 丰富资金来源,拓展筹资渠道 | 第44-45页 |
6.3 大力吸纳民间资本 | 第45-47页 |
6.3.1 提高民间组织自我管理能力 | 第45-46页 |
6.3.2 提供资金支持,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 第46-47页 |
6.4 加大社区建设,促进社会资源注入 | 第47-49页 |
6.4.1 加强社区建设重视力度 | 第47页 |
6.4.2 吸引社会资金注入 | 第47-48页 |
6.4.3 加大社区建设的投入,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