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数控系统的发展及国内外现状 | 第8-10页 |
1.3 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3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运动控制卡 | 第14-21页 |
2.1 GT-400-SP 运动控制卡简介 | 第14-17页 |
2.1.1 GT-400-SP 运动控制卡各个组成部分及功能 | 第14-16页 |
2.1.2 GT-400-SP 运动控制器接口 | 第16-17页 |
2.2 DMC-1842 运动控制卡简介 | 第17-21页 |
2.2.1 DMC-1842 运动控制卡各个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2.2.2 DMC-1842 运动控制器的性能指标 | 第18-21页 |
第三章 开放式运动控制软件的开发 | 第21-31页 |
3.1 软件开发的目的及意义 | 第21页 |
3.2 软件设计 | 第21-31页 |
3.2.1 软件设计的基本流程 | 第21-22页 |
3.2.2 子函数的编制 | 第22-25页 |
3.2.3 类的制作 | 第25-27页 |
3.2.4 VCL 组件类的编制 | 第27页 |
3.2.5 ActiveX 控件的编制 | 第27-31页 |
第四章 软件PLC 的开发 | 第31-49页 |
4.1 PLC 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31-33页 |
4.1.1 PLC 控制系统与传统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比较 | 第31页 |
4.1.2 工业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发展趋势 | 第31-33页 |
4.2 PLC 的基本工作过程 | 第33-34页 |
4.2.1 第一个过程为输入扫描 | 第33页 |
4.2.2 第二个过程是执行扫描 | 第33页 |
4.2.3 第三个过程是输出扫描 | 第33-34页 |
4.3 “软件PLC”的设计与实现研究 | 第34-49页 |
4.3.1 基于PC 平台的PLC 产生的背景及优点 | 第34-35页 |
4.3.2 I/O 功能 | 第35-36页 |
4.3.3 “软件PLC”与 I/O 卡通信 | 第36页 |
4.3.4 “软件PLC”程序结构分析及编程语言指令集的特点 | 第36-37页 |
4.3.5 “软件PLC”的程序编制 | 第37-49页 |
第五章 贴片机数控系统的构成 | 第49-65页 |
5.1 自动贴片机的机械结构及功能 | 第49-50页 |
5.2 数控系统整体结构 | 第50-52页 |
5.2.1 主计算机 | 第50-51页 |
5.2.2 运动控制卡及I/O 卡 | 第51页 |
5.2.3 电机伺服机构 | 第51-52页 |
5.2.4 控制电器 | 第52页 |
5.2.5 辅助控制机构 | 第52页 |
5.3 NC部分的接口 | 第52-54页 |
5.3.1 总线通讯 | 第53页 |
5.3.2 I/O 接口 | 第53-54页 |
5.3.3 GT-400-SP 运动控制器与伺服电机的接线 | 第54页 |
5.4 GT-400-SP 控制器的接口软件 | 第54-57页 |
5.4.1 Windows 98/2000/NT 设备驱动程序的安装 | 第54-56页 |
5.4.2 动态链接库的使用方法 | 第56-57页 |
5.5 贴片机数控系统软件设计及调试 | 第57-65页 |
5.5.1 “软件PLC”的准备工作 | 第57-59页 |
5.5.2 贴片机自动程序框架 | 第59-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自动贴片机部分程序 | 第70-81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