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河尾矿库潜在危害及防治措施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尾矿库安全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2页 |
1.2.1 尾矿库安全的涵义 | 第10-11页 |
1.2.2 国外尾矿库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3 国内尾矿库安全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尾矿库的特点及安全分析概况 | 第14-28页 |
2.1 尾矿及尾矿库的特点和分类 | 第14-18页 |
2.1.1 尾矿特点 | 第14页 |
2.1.2 尾矿分类 | 第14-15页 |
2.1.3 尾矿库分类 | 第15页 |
2.1.4 尾矿库库容 | 第15-16页 |
2.1.5 尾矿库等级 | 第16-17页 |
2.1.6 尾矿库堆积坝形式的分类 | 第17-18页 |
2.2 危险产生的原因 | 第18-19页 |
2.2.1 运行失控与设备故障 | 第19页 |
2.2.2 人员失误 | 第19页 |
2.2.3 管理缺陷 | 第19页 |
2.3 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 第19-24页 |
2.3.1 尾矿库 | 第19-20页 |
2.3.2 尾矿坝 | 第20-22页 |
2.3.3 泄洪系统 | 第22-24页 |
2.4 含水量对尾矿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24-28页 |
2.4.1 变形特性 | 第24-25页 |
2.4.2 强度特定 | 第25-26页 |
2.4.3 渗透性 | 第26-27页 |
2.4.4 含水量的影响分析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十八河尾矿库特点及安全性 | 第28-32页 |
3.1 十八河尾矿库概况 | 第28页 |
3.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8-3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十八河尾矿坝稳定性分析 | 第32-38页 |
4.1 坝坡破坏形式及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4.2 分析建模 | 第33-35页 |
4.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4.4 分析结论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十八河尾矿库安全管理综合评价 | 第38-49页 |
5.1 概述 | 第38-40页 |
5.1.1 安全评价的目的 | 第38页 |
5.1.2 安全评价的主要特点 | 第38页 |
5.1.3 安全评价方法的分类 | 第38-39页 |
5.1.4 尾矿库管理安全评价 | 第39页 |
5.1.5 尾矿库管理安全评价方法概述 | 第39-40页 |
5.2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 | 第40-46页 |
5.3 主成分分析法 | 第46-49页 |
第六章 尾矿库安全运行对策措施 | 第49-51页 |
6.1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 第49-51页 |
6.1.1 设计阶段精心认真 | 第49页 |
6.1.2 施工阶段严把质量关 | 第49-50页 |
6.1.3 尾矿库管理要科学 | 第50页 |
6.1.4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 第50页 |
6.1.5 加强尾矿库安全监测 | 第50页 |
6.1.6 提高尾矿技术水平 | 第50-5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7.1 结论 | 第51页 |
7.2 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