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7-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7-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综述 | 第12-15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6页 |
2. 金融与经济关系的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2.1 县域金融效率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1 县域及县域经济 | 第17页 |
2.1.2 金融效率定义 | 第17-18页 |
2.2 金融发展理论 | 第18-21页 |
2.2.1 金融深化理论 | 第18-19页 |
2.2.2 金融结构理论 | 第19-20页 |
2.2.3 金融功能论 | 第20-21页 |
2.2.4 金融效率论 | 第21页 |
2.3 效率理论 | 第21-23页 |
3. 指标体系设计 | 第23-26页 |
3.1 选取指标所需要遵循的原则 | 第23页 |
3.2 国内学者创立的金融效率指标体系 | 第23-24页 |
3.3 本文选取的指标 | 第24-26页 |
4. 评价方法选择 | 第26-31页 |
4.1 非参数方法 | 第26-27页 |
4.2 参数方法 | 第27-29页 |
4.2.1 随机前沿分析法(stochastic frontieranalysis,SFA) | 第27-28页 |
4.2.2 厚前沿分析法(thick frontier approach,TFA) | 第28页 |
4.2.3 自由分布法(distribution free approach,DFA) | 第28-29页 |
4.3 本文选取的效率评价方法--动态随机前沿分析法 | 第29-31页 |
5. 县域金融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31-51页 |
5.1 数据选取 | 第31-36页 |
5.2 县域金融效率的动态测度 | 第36-41页 |
5.2.1 各县域效率分析 | 第37-38页 |
5.2.2 待估计的参数分析 | 第38-40页 |
5.2.3 效率分解分析 | 第40-41页 |
5.3 县域金融指标的比较分析 | 第41-51页 |
5.3.1 金融机构规模总量 | 第41-43页 |
5.3.2 金融工具的规模与结构 | 第43-49页 |
5.3.3 金融对经济的信贷支持 | 第49-51页 |
6. 结论 | 第51-53页 |
致谢辞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