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客运专线列车速度匹配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高速铁路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外高速铁路相关问题研究 | 第11页 |
| ·国内客运专线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 ·论文研究的必要性、定位和主要内容 | 第13-17页 |
| ·论文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 第13-16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2章 高速客运专线的跨线客流组织分析 | 第17-26页 |
| ·高速客运专线的跨线客流输送方式选择 | 第17-22页 |
| ·跨线客流主要输送方式 | 第17-18页 |
| ·广义费用模型 | 第18-19页 |
| ·我国高速客运专线的跨线客流输送方式选择 | 第19-22页 |
| ·跨线列车下线合理运行距离的相关分析 | 第22-25页 |
| ·客运专线列车下线、跨线列车上线条件分析 | 第22-23页 |
| ·旅客旅行时间及运费支出 | 第23-24页 |
| ·列车欠速运行距离及其条件下的列车公里 | 第24页 |
| ·列车运行成本 | 第24-25页 |
| ·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高速客运专线列车速度匹配方案的影响研究 | 第26-48页 |
| ·概述 | 第26页 |
| ·列车速度合理匹配的原则 | 第26页 |
| ·列车速度匹配方案的影响因素 | 第26页 |
| ·不同方案对通过能力的影响 | 第26-33页 |
| ·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计算方法的特点 | 第27页 |
| ·计算步骤和主要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 ·最小列车间隔时间 | 第28-30页 |
| ·必要平均缓冲时间 | 第30-31页 |
| ·通过能力计算 | 第31-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不同方案对旅行速度的影响分析 | 第33-39页 |
| ·影响旅客列车旅行速度的因素分析 | 第33页 |
| ·基于概率论的越行对旅行时间影响的计算方法研究 | 第33-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不同方案对客运专线车站布局的影响分析 | 第39-44页 |
| ·不同方案下的旅行速度对车站布局的影响分析 | 第39-40页 |
| ·不同方案下的通过能力对车站布局的影响分析 | 第40-44页 |
| ·小结 | 第44页 |
| ·不同方案对车站股道配置影响的模拟分析 | 第44-46页 |
| ·不同方案对列车运行调整的影响 | 第46-48页 |
| 第4章 不同速度列车匹配问题的粗集多属性决策 | 第48-57页 |
| ·基于等价关系的粗集多属性决策模型 | 第48-54页 |
| ·一般多属性信息系统 | 第48-49页 |
| ·多属性决策系统或决策表 | 第49-50页 |
| ·粗集多属性决策系统数据预处理 | 第50-51页 |
| ·多属性决策系统决策规则极小化 | 第51-52页 |
| ·基于粗集权重的多属性决策排序方法 | 第52-54页 |
| ·不同速度列车匹配问题的粗集多属性决策 | 第54-57页 |
| ·不同速度列车匹配问题的多属性信息系统 | 第54-55页 |
| ·不同速度列车匹配问题的数据预处理和决策表的建立 | 第55-56页 |
| ·不同速度列车匹配问题的多属性系统求解 | 第56-57页 |
| 第5章 实例分析 | 第57-69页 |
| ·长昆客运专线简介 | 第57-59页 |
| ·不同速度列车匹配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9-66页 |
| ·旅客列车运行广义费用计算 | 第59-61页 |
| ·不同方案下通过能力计算分析 | 第61-63页 |
| ·不同方案下旅行速度与速度系数计算 | 第63-65页 |
| ·不同方案下车站布局影响分析 | 第65-66页 |
| ·长昆客运专线速度匹配方案的粗集多属性决策 | 第66-69页 |
| 结论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