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轧制及热处理对Al-12.7Si-0.7Mg铝合金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31页 |
| 1.1 铝合金的概述 | 第11-16页 |
| 1.1.1 纯铝的基本特性 | 第11-12页 |
| 1.1.2 铝合金的分类 | 第12-16页 |
| 1.2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理论 | 第16-19页 |
| 1.2.1 滑移 | 第17页 |
| 1.2.2 孪生 | 第17-18页 |
| 1.2.3 扭折 | 第18-19页 |
| 1.3 金属材料的强化原理 | 第19-22页 |
| 1.3.1 固溶强化 | 第19页 |
| 1.3.2 形变强化 | 第19-20页 |
| 1.3.3 细晶强化 | 第20-21页 |
| 1.3.4 相变强化 | 第21页 |
| 1.3.5 第二相粒子强化 | 第21页 |
| 1.3.6 复合强化 | 第21-22页 |
| 1.4 金属轧制理论 | 第22-26页 |
| 1.4.1 同步轧制 | 第22-23页 |
| 1.4.2 异步轧制 | 第23-24页 |
| 1.4.3 不同温度下的轧制 | 第24-26页 |
| 1.5 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 | 第26-29页 |
| 1.5.1 固溶处理 | 第27-28页 |
| 1.5.2 时效处理 | 第28-29页 |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9-31页 |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31-41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 2.2 工艺制度及主要流程 | 第31-33页 |
| 2.2.1 主要流程 | 第31页 |
| 2.2.2 轧制工艺 | 第31-32页 |
| 2.2.3 固溶处理 | 第32页 |
| 2.2.4 人工时效 | 第32-33页 |
| 2.3 实验方案 | 第33-35页 |
| 2.3.1 固溶前轧制 | 第33-34页 |
| 2.3.2 固溶后轧制 | 第34-35页 |
| 2.4 性能测试 | 第35-41页 |
| 2.4.1 单向拉伸实验 | 第35-36页 |
| 2.4.2 显微组织观察 | 第36-38页 |
| 2.4.3 透射显微镜观察 | 第38-41页 |
| 第3章 轧制后固溶处理的工艺影响 | 第41-51页 |
| 3.1 异步速比的选择 | 第41-42页 |
| 3.2 固溶前轧制的结果分析 | 第42-48页 |
| 3.2.1 固溶前冷轧方式的影响 | 第42-45页 |
| 3.2.2 固溶前温轧方式的影响 | 第45-48页 |
| 3.3 金相观察 | 第48-5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4章 固溶处理后轧制的工艺影响 | 第51-67页 |
| 4.1 固溶后轧制工艺 | 第51-58页 |
| 4.1.1 时效温度与时效时间的影响 | 第51-53页 |
| 4.1.2 轧制温度对合金的性能影响 | 第53-55页 |
| 4.1.3 压下量对合金的影响 | 第55-56页 |
| 4.1.4 轧制方式对合金的性能影响 | 第56-58页 |
| 4.2 金相试样的观察 | 第58-60页 |
| 4.2.1 拉伸后试样的金相观察 | 第58-59页 |
| 4.2.2 固溶之后再轧制的金相 | 第59-60页 |
| 4.3 TEM观察 | 第60-65页 |
| 4.3.1 不同时效时间的TEM | 第61-62页 |
| 4.3.2 不同压下量的TEM | 第62-6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