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投集团投融资问题探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论文框架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基本理论概述 | 第16-26页 |
·城市基础设施的界定 | 第16-18页 |
·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及分类 | 第16-17页 |
·城市基础设施的效益特征 | 第17-18页 |
·投融资概念 | 第18-19页 |
·投资 | 第18页 |
·融资 | 第18-19页 |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公共物品生产理论 | 第19-21页 |
·城市基础设施可销售性评估理论 | 第21页 |
·城市基础设施的项目分类理论 | 第21-26页 |
第三章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历程及运作模式分析 | 第26-39页 |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概述 | 第26-27页 |
·概念及表现形式 | 第26-27页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标准分类 | 第27页 |
·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历程 | 第27-30页 |
·探索阶段 | 第27-28页 |
·推广阶段 | 第28-29页 |
·发展阶段 | 第29-30页 |
·国内地方投融资平台运作模式简介 | 第30-33页 |
·上海城投运作模式 | 第30-31页 |
·天津城投模式 | 第31-32页 |
·重庆"八大投"模式 | 第32-33页 |
·四川"1+N"模式 | 第33页 |
·国内政府投融资平台运作模式分析 | 第33-35页 |
·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现状 | 第35-37页 |
·政府投融资平台体系初步形成 | 第35-36页 |
·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标志的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建立 | 第36页 |
·政府筹集发展资金的主要力量 | 第36-37页 |
·现阶段我国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7-39页 |
·未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渠道,风险集中高 | 第37页 |
·投融资主体集中化,融资压力巨大 | 第37页 |
·投融资结构性风险集中,融资能力不足 | 第37-38页 |
·投融资结构不合理,对产业发展支持不足 | 第38页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缺乏约束机制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成都城投集团投融资现状分析 | 第39-46页 |
·成都城投集团概况 | 第39-40页 |
·成立背景 | 第39页 |
·组织结构 | 第39-40页 |
·主营业务 | 第40页 |
·成都城投集团融资渠道 | 第40-42页 |
·银行贷款 | 第40-41页 |
·发放信托产品 | 第41页 |
·土地出让收益 | 第41页 |
·资产经营收入 | 第41-42页 |
·投资收益 | 第42页 |
·城投集团投资管理模式 | 第42页 |
·城投集团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 第42-46页 |
·内部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外部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第五章 成都城投集团投融资管理模式的改进建议 | 第46-55页 |
·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的市场化运作 | 第46-50页 |
·股票市场融资 | 第47页 |
·债券市场融资 | 第47-48页 |
·发行短期融资券 | 第48页 |
·设立旧城改造基金 | 第48-49页 |
·优化存量资产 | 第49页 |
·加大对历史遗留债权的清理 | 第49-50页 |
·非经营性或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的市场化运作 | 第50-51页 |
·城投集团项目投资管理改进建议 | 第51-53页 |
·加强投资项目的全过程控制,合理控制投资成本 | 第51-52页 |
·充分利用财务结算中心,作好资金管理 | 第52-53页 |
·规范子公司投资行为 | 第53页 |
·加强风险防范,实现可持续发展 | 第53-5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