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La1-xCexMn1-yBiyO3系列钙钛矿型催化剂对柴油机颗粒物净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柴油机排放法规第11-13页
    1.3 柴油机排放颗粒物控制技术第13-16页
        1.3.1 柴油机缸内净化技术第13页
        1.3.2 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第13-16页
    1.4 柴油机碳烟颗粒氧化催化剂第16-20页
        1.4.1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结构第16-17页
        1.4.2 钙钛矿催化剂的制备第17-18页
        1.4.3 取代型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的催化性能第18-20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原材料及测试仪器第21-28页
    2.1 化学试剂第21-22页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22页
    2.3 催化剂的表征第22-26页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22-23页
        2.3.2 比表面积分析第23页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第23页
        2.3.4 程序升温还原(H2-TPR)第23-24页
        2.3.5 程序升温脱附(O2-TPD)第24-25页
        2.3.6 NOx存储能力分析(NSC)第25页
        2.3.7 红外光谱分析(FT-IR,in situ DRIFTS)第25-26页
    2.4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26-28页
第三章 A位Ce取代对LaMnO_3催化剂结构及性能影响的研究第28-37页
    3.1 La_(1-x)Ce_xMnO_3催化剂的制备第28页
    3.2 La_(1-x)Ce_xMnO_3催化剂物化特性表征第28-29页
    3.3 La_(1-x)Ce_xMnO_3催化剂物化特性表征结果分析第29-35页
        3.3.1 La_(1-x)Ce_xMnO_3催化剂XRD结果分析第29-30页
        3.3.2 La_(1-x)Ce_xMnO_3催化剂晶格尺寸及BET表面积分析第30-31页
        3.3.3 La_(1-x)Ce_xMnO_3催化剂的SEM形貌分析第31-32页
        3.3.4 La_(1-x)Ce_xMnO_3催化剂的FT-IR表征结果第32-33页
        3.3.5 La_(1-x)Ce_xMnO_3催化剂的程序升温还原分析第33-34页
        3.3.6 La_(1-x)Ce_xMnO_3催化剂碳烟氧化性能实验第34-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四章 Bi在B位取代对LaMnO_3催化剂结构及性能影响的研究第37-48页
    4.1 LaMn_(1-x)Bi_xO_3催化剂的制备第37页
    4.2 LaMn_(1-x)Bi_xO_3催化剂物化特性表征第37-38页
    4.3 LaMn_(1-x)Bi_xO_3催化剂物化特性表征结果第38-46页
        4.3.1 LaMn_(1-x)Bi_xO_3催化剂XRD结果分析第38-39页
        4.3.2 LaMn_(1-x)Bi_xO_3催化剂晶粒尺寸及BET结果分析第39页
        4.3.3 LaMn_(1-x)Bi_xO_3催化剂FT-IR结果分析第39-40页
        4.3.4 LaMn_(1-x)Bi_xO_3催化剂O2-TPD结果分析第40-42页
        4.3.5 LaMn_(1-x)Bi_xO_3催化剂H2-TPR结果分析第42-44页
        4.3.6 LaMn_(1-x)Bi_xO_3催化剂燃烧活性分析第44-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五章 Ce,Bi同时取代对LaMnO_3催化剂结构及性能影响研究第48-66页
    5.1 La_(0.8)Ce_(0.2)Mn_(1-y)Bi_yO_3催化剂的制备第48页
    5.2 La_(0.8)Ce_(0.2)Mn_(1-y)Bi_yO_3催化剂物化特性表征第48-49页
    5.3 La_(0.8)Ce_(0.2)Mn_(1-y)Bi_yO_3催化剂物化特性表征结果第49-64页
        5.3.1 La_(0.8)Ce_(0.2)Mn_(1-y)Bi_yO_3催化剂XRD结果分析第49-51页
        5.3.2 La_(0.8)Ce_(0.2)Mn_(1-y)Bi_yO_3催化剂BET结果分析第51页
        5.3.3 La_(0.8)Ce_(0.2)Mn_(1-y)Bi_yO_3催化剂FT-IR结果分析第51-52页
        5.3.4 La_(0.8)Ce_(0.2)Mn_(1-y)Bi_yO_3催化剂O2-TPD结果分析第52-54页
        5.3.5 La_(0.8)Ce_(0.2)Mn_(1-y)Bi_yO_3催化剂H2-TPR结果分析第54-56页
        5.3.6 La_(0.8)Ce_(0.2)Mn_(1-y)Bi_yO_3催化剂燃烧活性分析第56-59页
        5.3.7 NO对La_(0.8)Ce_(0.2)Mn_(1-y)Bi_yO_3催化剂催化碳烟燃烧活性影响分析第59-60页
        5.3.8 La_(0.8)Ce_(0.2)Mn_(0.7)Bi_(0.3)O_3催化剂表面NOx存储分析第60-62页
        5.3.9 La_(0.8)Ce_(0.2)Mn_(0.7)Bi_(0.3)O_3催化剂/碳烟混合物表面NOx存储分析第62-63页
        5.3.10 La_(0.8)Ce_(0.2)Mn_(0.7)Bi_(0.3)O_3催化剂同时催化去除碳烟和NOx反应路径第63-64页
    5.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66-68页
    6.1 全文总结第66-67页
    6.2 工作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溶胀诱导层层自组装多层膜的可逆性皱纹形貌
下一篇:非饱和砂土坡面降雨非正交入渗的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